&ldo;这也太抽象了吧,这些人真是……真不是迷信吗?&rdo;杜叶申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无神论,对这种东西,以前都是概括为迷信的,但这座城中,虽然还没见到全部的诡异,他却已经发现有些不正常的地方,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提出了疑问。
&ldo;真的假的,既然书中这么说,我们且先接受就是,按照这个条件去理解,然后再分析其中的合理不合理,在当时条件下的合理,以及在现在条件下的不合理。&rdo;
荀老爷子说的话并没有太深奥,这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态度,如同很多历史书籍之中都说有某某神,现代人当然可以嗤之以鼻,说根本没有神,但是不先接受这个概念,怎么理解他们对神揣测的种种,又怎么理解他们按照这种种揣测进行的行为,最普遍的就是祭祀了,若是不先接受那个概念,祭祀就不是文明,而是野蛮了。
这是文明发展的过程,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一点点在历史之中纠正某些谬误,再产生新的谬误,总体而言,还是在前进的,只不过这种前进有的时候是曲折的,并非一条直线。
如同人的认知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重点在哪里,然后直接从脚下开始朝着终点画一条直线,笔直地前进,在这中间总有迷茫的过程,总有选择的道路,而有些选择并不会指向终点,很可能绕一圈儿又回到原点重新开始。
有的干脆就是走了一条岔路,再斜着从另一个角度通向那个终点,或者干脆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向另外一个终点。
一个人的选择尚且如此,许多人的选择呢?
历史的神秘魅力就在于此,这是许多人选择的结果,其中正反驳斥,正负相抵,最后走出来的就是现在人能够看到的历史。
研究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品味其中的每一个事件,好似都能看到那些智慧的光点闪烁着连成一片璀璨的星空。
镜片之后,荀老爷子的眼中似乎有无限的星光闪烁,他继续说道:&ldo;因为很多地方都已经不太清晰,我也无法辨认某些字,这才从这些案卷之中寻找更多的佐证,起码推测一下那些被迁移过来的人是怎么发展到如今的状况的,又是发生了什么……&rdo;
话忽然在此断掉,杜叶申听得正入神,追问了一句:&ldo;发生了什么?&rdo;
荀老爷子笑着摇头,没有继续往下说,转而道:&ldo;这两天在城中怎么样,睡得好吗?&rdo;
&ldo;好啊,这几天我总算是感觉到了早睡早起的好处,只觉得身体都健康了,时不时出来旅游放松一下还是挺好的。&rdo;杜叶申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看到对方不想说的时候也不会继续刨根问底,有一种最大限度体谅别人小秘密的善意,跟着转了话题,说了旅游的好处。
一直沉默的唐清这时候摇了摇头说:&ldo;不敢睡。&rdo;
杜叶申讶异地回头,看了他一眼,碍于这座城中的&ldo;守善&rdo;原则,他知道对方说的是真话,但,怎么脸上一点儿显示都没有,没睡好的话,黑眼圈儿呢?
&ldo;我看到这个了,老爷子有什么看法?&rdo;唐清推过去两本书,在&ldo;红灯&rdo;和&ldo;夜雾&rdo;两个词上点了点。
荀老爷子一手持着镜架,似乎是想要找一个更合适的角度,认真看了看,再看唐清,脸上的笑容就更多了两分赞许的欢喜,杜叶申落后了一步,没看清是什么,见到老爷子的笑容,也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问题是自己没发现的,伸了伸脖子,企图看得更清楚一点儿。
&ldo;这座城中的人据说是专门迁移过来的,都是有所谓的十世善人之称的那种,他们怎么考证的且不说,反正来了之后是太平了一段时间的,直到下一代出现……从我看到的案卷记录来开,案子是渐渐增多的,日期也越来越近了……&rdo;
笑容渐渐不见,话说到这里,荀老爷子看向荀安的目光之中多了些复杂,似乎是愧疚,大约是怕自己拖累了孙子吧。
唐清也发现这一点了,案卷是按照日期排列的,多寡一看即明,而这也很容易让人又不好的推测。
伤人死人且不说,逐渐密集的失踪案‐‐便是几十万的人口又能抵挡多少个日夜,多少场雾气吞噬?再联系荀老爷子说的&ldo;黑土&rdo;,这座镇守城恐怕最后还是没能达到镇守的目的,而被&ldo;黑土&rdo;异化了。
具体是怎样的异化,又是怎样维持了&ldo;守善&rdo;的规则,则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了,目前所见,并不乐观,如今城中的人还是不是人,是不是当初的人,都很值得怀疑。
他们是来到了这座城的某个历史片段之内,还是来到了城市异化毁灭之后的某个诡异之中?一片沉默。
第911章
&ldo;黑土到底是什么?&rdo;
杜叶申的问题很有代表性,直接问出了关键。
荀老爷子怔了一下,微微摇头,显然他并不知道这个答案,唐清表示想要看看那本《守善志》,一旁的荀安递给了他,就在书架下角的某个位置,从纸张的颜色来判断,这本《守善志》的年代已经十分悠久了。
&ldo;小心些,有些书页已经朽了。&rdo;荀安提醒了一声,双手把《守善志》拿了出来,动作上十分小心。
杜叶申离荀安比较近,伸手去拿,他并没有意识到荀安那么小心是为什么,单手抓过去,一提,然后,便见到灰尘飞扬,当时就散开的书页如同飞舞的残蝶,透着凄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