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泰王殿下未能上位,被遣送封地,若干朝臣被牵连,寇仲南也被贬谪了,但到底不曾伤筋动骨,走的时候还能轻松如常。
林彦麟赶去送行,责怪道:&ldo;你应该早些告诉我的。&rdo;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他求个情,未必不会有用,但现在,圣旨已下,便是要做什么,也要等一段时间才好。
&ldo;告诉你有什么用,你这个榆木脑袋,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有时间还是在科技上钻研吧,我也希望看到国家越来越好。&rdo;寇仲南笑着说,完全没有被这一番挫折影响心境,又说了几句便踏上了游轮。
游轮之上,泰王正妃董琦正在海景房的阳台上向下看,能够看到那个绿色衣袍的身影,好似一如那年,她轻叹一声,回转了眼眸,身边伺候的女官误会了这声轻叹,宽解说:&ldo;娘娘不要伤心,殿下这段时间约莫是心情不好,过两天就回回转的。&rdo;
只字不提那被宠幸的婢子是如何张狂,到底是个眼皮子浅的,不知道名分对于女人是何等的重要,她那样的出身,怎么可能比得过正妃娘娘。
没有对女官解释误会的意思,董琦善解人意地露出一个浅笑来,柔声说:&ldo;我还从没去过泰州,不知道那是怎样的地方,只看网上说,大约是不错的,那些美食,想来咱们有口福了。&rdo;
女官顺着话题往下说,心里还在感慨,这是多好的娘娘啊,这样的脾性气质,也难怪能够以庶女之身居正妃之位了。
董琦脸上带着微笑跟她说话,半点儿不跟她抱怨泰王只言片语,这是她选的路,她总能走到最后。
第351章
天上方一日,人间已一年。
郁郁葱葱的绿色从山峰上一路铺陈到山脚,山间的清泉蜿蜒而下,汩汩溪流成一方碧绿如玉的湖泊,挺拔的竹子排排如林,一方方田亩隐约可见,再远的地方便是一座座简陋的富有乡土气息的房屋。
偶有那么一个青砖大瓦的便是村童都会绕路的高门,与周围一个个手拿锄头,身背竹篓的村人极不相称。
&ldo;这哪家哪户也没有兄长养着弟弟的道理,父亲去世前并未分家,长兄如父,我这个当兄长的便来做主分了,有族人村老作见证,也不要说我分得不公,除去族田,我把这家产均分,一人一份,咱们各自抓阄决定,立刻成契,绝不反悔。&rdo;
国字脸的兄长留着短须,看上去颇有几分威严之气,大瓦房内厅门敞开,一屋子的人坐着,族人村老多有抽水烟的,咕嘟咕嘟的冒泡声压过了几声不甘的抱怨。
这一家子姓曾,曾是官宦人家,这样的人家历经宦海风波,能够平平安安退下来做富家翁,多少都是有些底蕴的,自然也讲究一些规矩,如今这位长兄这样说了,下头的三个庶弟都不敢多有怨言。
早就划分好的家产写在几张纸上,代表纸张的签筹被放在竹筒之中,长兄身做表率,让排行老四的弟弟先抓,老四如今才十三岁,正是读书的年纪,在他有记忆的时候,自家都已经是富家翁了,从没见过什么大场面,如今被众目睽睽地看着,有些怯懦地上前随意抽了一根,极不好意思地看都没看就退下了。
然后是老三,老三比老四大两岁,也在读书,一副书呆子样子,默默抽了一根,扫了一眼就退到一旁。
然后是老二,他就皮赖多了,只比老大小了两岁,却是一事无成,娶妻生子之后全靠家中在养,如要分家,这一份产业能够有多少可就太关键了。之前就是他嘟囔着不公,因为老三老四都没成家,就他的负累有些大,均分可不是不公了么。
然而这种大事上,也没人会听他的话,他也并不曾受过过世父亲多少宠爱,不敢跟老大闹,嘟囔两句也上去抓了一根,中间窥着老大神色,还换了一根签子,目前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分成若干份儿的产业都在族长手中捏着,把签子一一对应,竟是老四意外地好运,摸走了明面儿上比较好的一份产业。
老三的要差一些,老二的跟他几乎等同,老大的那份儿,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但事实上也是比较好的,同样是铺子,开在什么位置价格可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猫腻老二最清楚,奈何没胆气跟老大不对付,被瞪了两眼便老老实实地换过了契纸。
&ldo;契书已成,这家就算分了,以后还是自家兄弟,只是各自的产业各自操心,盈亏都需自理。&rdo;老大早想把这几个兄弟分出去了,不说老二成天耗费的银子如何,就是老三老四,读书也是不小的花费,他也不愿意供给,并非同母兄弟,一旦父亲故去,就是有这样的尴尬。
漂亮话说了两句,老大也懒得多啰嗦,直接让他们搬东西走人。
老二已有妻子,要磨蹭一些,老三老四,速度就快多了,当大嫂的麻利给他们收拾了东西,一同给送出去了。
老三曾艺出门的时候看到带着幕离的两个同母姐妹曾晓和曾慧,一点儿都不觉得惊讶,剧情中也是说了这一段儿的。
原主的记忆中,跟着两个姐妹并不亲近,姐姐曾晓是姨娘最得宠时候生的,性格有那么一些跋扈,不容人,原主未曾离开后院的时候就跟这位姐姐处不好,后来大一些被送去读书,才远了曾晓,那时姨娘有了曾慧,奈何生子于古代就是一道生死关,姨娘没有熬过去,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曾慧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