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含宁看了她一眼的同时,毫不犹豫的回道,“开心,当然开心,能跟在娘娘身边,再开心不过了。”
【作者有话说】
84
第84章
坚持
杨宛如是带着满心疑惑回家的,不管是冯家姐妹被接进宫,还是郭锦昭被接进宫的事,她没问,也就没人跟她提起过。
看到那冯含宁和郭锦昭在宫中的样子,以及她试探皇后,却发现对方可能并不像她所以为的那样,与她有着相同经历的结果,都让她的心中充满疑惑与不解。
不管是郭锦昭,还是冯家姐妹,都有着国公府的出身背景,在她的上辈子,他们的成长经历都很坎坷,都曾短暂的辉煌过,又都如昙花一现般的早早消亡,甚至还背负着满身骂名。
可是这辈子的他们,都早早的出现在皇宫中,过着明显安逸而又快乐的生活,仿佛都不曾遭遇过什么不幸。
更重要的是,若她的那位皇后姨母没有上辈子的记忆,那么她的身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呢?
这一切,都让杨宛如感到深为困惑。
杨弘深没有注意到女儿的情绪有些不对,他正满心满眼的看着随女儿一起被回来的大批赏赐,皮草、布料、首饰、各种金银器物等,都是非常实在的好东西,足以彰显宫中对他大女儿的满意和重视。
用大额荷包恭送走前来宣赏和送赏的内侍后,杨弘深心满意足的坐在厅中,看着府中下人在他的心腹管事的指挥下,小心的将那些赏赐送入库中。
“还是当京官好啊,当京官,这亲戚之间的往来就方便多了,前几年,也是你爹我太小心谨慎了,一直没有进京,要是我早进京了,你们姐妹也不至于在京中平白蹉跎了两年多。”
杨宛如有些不走心的附和道,“爹说得是,还是得有您在,咱们才能在这京中拥有一席立足之地。”
说完,杨宛如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
“爹,您对平国公府的情况可了解?”
想到女儿这次进宫,皇后肯定问过她对与平国公府的这们亲事的态度,杨弘深笑着回道。
“不太了解,爹早年曾见过他,只知道他一直跟在皇上身边,做些跑腿的活,为人低调谨慎,不显山不露水的,不过在皇上登基的前几年,他好像突然变得厉害起来,开始独立带兵,接连打了好几场胜仗,听说因他既有战功,又有皇族宗室身份,皇上却只封他当国公的事,还有不少大臣替他鸣不平,与皇上争了起来。”
不过从后来的结果看,就算有人觉得不平,也没能让皇上改变决定,在杨弘深看来,皇上在封爵方面,属实太过小气了些,不过也正因如此,他竟莫名感到有些平衡。
毕竟若是按照那些前朝开国皇帝的惯例,他这个开国皇帝的嫡亲连襟,大小也该被封个爵位才是。
这本来是件让他感到失落和不满的事,可是当他看到皇上大封功臣与宗室的结果后,除了警告自己一定要低调小心,绝对不能让记仇还小气的皇上惦记起来外,就对爵位再没什么多余的想法了。
对于平国公,他连当年的皇上都没放在眼里,又如何会关注当时跟在皇上身边,跟个随从差不多的人。
“那,平国公夫人呢?”
虽然当时感到有些不屑,认为是这是她那位皇后姨母为针对她,想要阻止这桩亲事,才会那么说平国公夫人,但在确认过皇后没有上辈的记忆后,杨宛如就忍不住在意起皇后的话了。
杨弘深有些不解的看了眼自己的大女儿,想着可能是这次进宫,皇后可能跟她说了些什么,让她感到担忧了,耐心回道。
“进京后,为父也曾跟人打听过,那平国公夫人据说是个出身不高的人,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平国公发迹后,她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后,就变得对规矩礼仪特别重视,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大好相处的样子,不过以你这任谁都挑不出错处的教养,不必忧心这个。”
听到她爹的话,杨宛如就觉踏实多了,看来皇后可能确实没在这件事情上欺骗她。
有个不好相处的婆母,确实是个大问题,不过知道那平国公夫的不好相处之处,她这心里就有底了,同时还有些庆幸。
毕竟她这辈子的规矩礼仪,是上辈子在宫里教养出来的,在哪都能让人挑不出毛病。
其实她那位皇后姨母也是个极为重视规矩礼仪的人,只是她的重视,主要呈现在她自己身上,努力让自己在处处做到尽善尽美。
跟在这样的人身边,哪怕对方没有提出什么要求,自己也会不自觉的跟着好好学、好好做,上辈在后来没什么机会展现,这辈子倒是正好能用得上。
何况根据她上辈子听说的消息看,平国公长子与他父母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怎么好的样子。
据说平国公带人灭掉占据皇宫的叛贼后,曾趁机登上皇位,却在后来被他的长子给赶了下去,坚持要将皇位还给皇室正统嫡脉。
不过她当初一直处于被囚禁的状态,并不清楚外界的事,根据从旁人口中听到的只言片语,拼凑出的内容,很难确定真假。
唯一可能肯定的是,平国公长子绝对是个有情有义,还有勇有谋的人,将终身托付给这样的人,再怎么样也不会差。
想到这些,杨宛如彻底抛开因皇后的几句话,给她带来的那点犹豫和隐忧,再次坚定了一定要嫁给平国公长子的决心。
而宫中的柳明月在见完杨宛如后,正想去与皇上说说这次的谈话结果,就见郭锦昭兴匆匆的拎着一只木桶进来。
“娘娘,您看,我在荷花池里钓到一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