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占星的甘公在其耳旁低语后,张耳饮茶的手有些抖,眼眸中全是疑惑之色。
“吾与汉王有厚交,岂能杀吾否?”
难怪张耳不信,自他入汉后,汉王先是厚遇之,又寻思为其复国,此种交情早已超过君子之交淡如水。
仅仅这些还不够,还为其训练一支千人护卫军,时刻保护着张耳的安全,如今厚待,忽然欲杀之,岂会相信。
出关之后,更是鼓励张耳收集曾经的恒山散兵,一点点壮大自己的实力,为日后夺回赵地打下基础。
汉杀张耳,赵乃出兵,这一点张耳相信,必为陈馀所为,可以想象到的条件。
汉王真的会为争取赵军的支持而杀他张耳吗,张耳不信。
张耳的一位老宾客说道,“大王,甘公所言非虚,吾听闻汉王之言,如赵从诸侯王击楚伐贼,亡国之人,可由赵处置。”
此宾客虽然已上年纪,但一点不像是老者,身子佝偻但精神饱满,目光炯炯有神,正是张耳比较信重的恒山相国贯高。
张耳的另一位宾客恒山王丞相赵午立刻建议道,“大王,当趁祸患未至时及时避之。”
赵午说的很隐晦,但张耳听得明白,此言是要张耳趁刘邦未动手前赶紧走。
想到逃,张耳开始迷惑,天下之大何处去,此时如果汉王不收留,还能归楚,显然不行。
除却汉和楚还能去哪,那里是赵、代的敌手,赵和齐有些渊源,如此一想倒真是无路可去。
甘公、贯高、赵午等一批忠臣皆用一种基于自己的关心眼神看着张耳,他们各个充满关心。
皆认为张耳留在汉实在太过危险,指不定哪天脑袋搬家去换数万赵军。
张耳的思虑很乱,无心再饮茶,忽然他很想饮酒,贯高为其斟满酒。
酒能壮人胆,亦能助人思考。
今日的决定至关重要,不只是关系着能否复国的问题,而是能否活下来,是否可以让张氏很好的生存下去。
贯高和赵午虽是张耳的老宾客,但对刘邦的了解并不深,昔日刘邦从张耳游,在其门下做事。
那些时光张耳历历在目,过往的经历一点点在张耳脑海里浮现,张耳欲下决定,这些不能不考虑,它们自然而然的浮现出现。
“大王,欲成大事,不可有侥幸心理,否则后悔无益。”贯高又追加一句。
张耳道,“赵使之前,汉王所言未必当真,又不可不防,先行打探,去探探汉王口风。”
过往的种种让张耳的心从震惊中平复下来,刘邦杀他的理由有,但张耳相信对刘邦的判断,刘邦此人乃重情重义的任侠品性,更是天下为之津津乐道的仁义长者。
喜欢汉室风云录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汉室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