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没人和他们说,他们哪里知道?何况就算有人说了,他们说不准也不会当回事,毕竟出事是偶然的,冷风灌进屋的滋味却是自己当场就能切身感受到的。pn
天底下这么想得人少吗?pn
肯定是不会少的。尤其是一些家中不富裕的人,对他们来说冬天烧火取暖是非常奢侈的事,一旦忍痛烧了,自然是连一丝丝热气都舍不得往外放。pn
便是那大富大贵的人家,大多也不觉得这“热气”能杀人。pn
这才会酿成那么多惨祸。pn
其实便是有人提醒了,很多人也不觉得这事儿会落到自己头上。pn
太后见朱祐樘两人这般表现,也想起了自己的孙儿,不由让他们叮嘱底下的人注意着点。pn
不仅要注意皇孙那边,还得注意皇孙的乳娘,好炭好被褥别省着,要保证暖和且不会中那煤炭毒。不然她们出的奶不好,对皇孙也不好!pn
张皇后赶忙记下太后这些叮嘱。pn
等关于如何养育皇孙的事都聊完了,朱祐樘才和太后她们讲起这事儿又是那王家小神童牵的头。pn
这小孩儿不仅聪明伶俐,还擅于观察和发现,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都一下子抓住其中关窍。pn
别看他今年才四岁,所做的事一桩桩一件件的,可比不少大人都要厉害多了。pn
小时候便这么能干了,以后绝对是个能为朝廷、为百姓办实事的能臣!pn
太后夸道:“确实是个好孩子。”pn
这么大一点的孩子,不跑出去玩泥巴玩得自己满身脏兮兮已经很不错了。谁家孩子能像他这样小小年纪就闻达于朝堂?pn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隐隐有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p
n
不管是上次的《讨“金莲癖”檄》还是这次通过丘濬请宣谕,都不是为扬名为私利,而是确确实实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才奋笔疾书,想通过自己手中小小的笔杆子尽可能帮到那些可能遭受苦难的人。pn
连丘濬这样跻身阁老之列的人都对这孩子另眼相待,难道仅仅是因为他长得讨喜可爱?pn
朱祐樘听太后也这么认为,心中更觉这小神童乃是老天给他的“祥瑞”。pn
母子几人闲聊了一会,朱祐樘又命人把顺便捎带过来的胎毛笔拿给太后与太皇太后。pn
她们一个是皇祖母,一个是皇□□母,理当也存一支。pn
太后笑道:“我听说这胎毛笔也是王家那小神童带起来的,要不然京师可没有这样的风俗。”pn
京师过去大多是外族的都城,许多习俗都是太宗迁都后才慢慢兴起的。pn
像胎毛笔兴许在一些地方曾风行一时,京师却是今年才掀起了这么一股子做笔风潮。pn
“确实是他看书看来的,翰林院那些学士们最先做了起来。”pn
都是为人父母的,哪怕明知什么“状元笔”皆是野史传说,也想借此博个好彩头!pn
思及文哥儿给宫里宫外都带来了这么多乐事,朱祐樘笑道:“这次我们的小神童又提出一桩有益于百姓的好事,怎么都得赏赐一二才是。”pn
于是朱祐樘命人挑拣批上好的文房用品,派人送去王华家作为嘉许。pn
王家小神童勤勉而好学,肯定不喜金银俗物,更爱读书习字!pn
另一边,文哥儿正在家里玩耍呢,就听人说宫里来人了。pn
文哥儿跑出去一看,觉得来的太监有点眼熟,好奇地问道:“我们是不是见过?”pn
那太监笑着回答道:“小的谷大用,是见过的。小官人忘了吗?你头一次入宫,还是小的送小官人出宫门的哩。”pn
文哥儿每日忙这忙那的,见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碰上很多人也只觉得眼熟,别的就再没有什么印象了。pn
经那叫谷大用的太监这么一提醒,他一下子就想起来了,立刻表示自己记下了谷大用的名字,下次一定不会再忘。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