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一看就懂的大清史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怎么?俺才刚上路,前方还不知啥情景,正需要你们这些重臣扶一把,带一下,何况太皇太后不也说了不许退吗?可你苏克萨哈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要去为先帝守陵,莫非有意和俺唱对台戏,不满俺亲政不成?来呀,著议政王大臣会议具奏,口气相当不高兴、不客气。鳌拜于是与遏必隆等会商,罗列出苏克萨哈二十四条罪状,连其子孙兄弟无论到岁数还是未到岁数的,全部干掉!

据《圣祖实录》这样的大清官方史书记载,苏克萨哈是鳌拜密谋杀害的,康熙起初不同意,后因架不住鳌拜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整整一天的折腾,才被迫同意的。一般牵涉康大帝的是非问题,这样的书能有几句真话?很难说得清。

从杀害苏克萨哈的时间程序上看,就有很大蹊跷。康熙七月七日举行亲政大典,十三日苏克萨哈上疏乞退守先帝陵,当日,小皇帝即派侍卫米斯翰前往责问(不是鳌拜派的),十五日决定逮捕,十七日公布罪状,随后便是被迫同意对一个当朝重臣全家下毒手。这个被迫,于情于理都讲不通。

再说了,除了官方刀笔吏三番五次讲之外,没有任何具体事件可以证明鳌拜在已经专权的情况下,刚亲政的小皇帝不同意,他鳌拜敢明目张胆地搞出这么大的动作来吗?还有太皇太后,怎么一句话也没有?她的聪明才智,她的无上之尊都到哪儿去了?实在有很多让人不理解的地方。四辅臣时代的历史,真是一个充满疑问的历史。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讲清楚的,那就是,鳌拜绝不是冲着康熙来的,不仅这一次,四辅臣的八年,都没有一个真正的事件可以证明他曾经与小皇帝对着干过。这才是真相!

擒住鳌拜为哪般(1)

不过,康熙亲政后的前两年,鳌拜之权肯定要比以前大很多,倒是事实。索尼逝去,苏克萨哈被干掉,遏必隆即使不是同盟者(杀苏时是),也不是相抗的对手,鳌拜已成实际上的首席辅臣。高处不胜寒,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的。如果上面那一个还是喜欢惟我独尊的话,稍有闪失,人头落地都是小事,满门抄斩也非稀罕事了。

偏偏鳌拜又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政治上也是刚猛有余、谋略不足。苏克萨哈事件,特别是其中两旗圈地的事,他之所以从两黄旗的角度看,不能说不对,兴许皇帝也是支持的,毕竟皇家的最嫡系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但太猛了一点,也过狠了一点。另有一个费扬古事件,也是被他搞得人头落地的。鳌拜与出身正白旗的内大臣费扬古(可能还有黄白旗相争的因素)素有积怨,便寻机将人家父子全干了,还把籍没的财产全赐给了自己的亲弟弟都统穆里玛。权争流血杀人,史上皆如此也,也不必专苛责于鳌拜一人,但他此做派,也确实够烈的。

鳌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史上对他歪曲太多,已很难看清真相,是否就是蛮横粗暴,好勇斗狠,乃至飞扬跋扈呢?还真不好说。大清前期满洲贵族中基本都是万刀丛中滚过来的,非独他鳌拜一人,似也不能仅从打过多少仗来判断他的性格,*的狠辣当然也不能与蛮横粗暴画等号,不过多少还是能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他应是一个刚猛凶悍,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应该还是性格问题,让他在与圣上相处时,不是一个乖巧温顺的人。加上自己的声望和年龄,面对一个小毛孩,虽是皇上,多少还是有一点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又兼实际首辅之位,有国之重任心系在肩之责,一来二去,与康熙的矛盾自然就出来了。

康大帝在这方面可不像他的老爸,即便多尔衮逝世,也未能完全摆脱勋旧重臣的羁绊。康熙不会,性格决定命运,只有高高在上、乾纲独断才符合他的秉性。不要说权臣,就是像魏征这样的,擒鳌拜后的五十多年里出现过吗?NO!他的手下从此只有奴才!决策时的表现更是如此,几年后盲目独断引发三藩之乱,便是很好的例证(见《大帝卷?三藩篇》)。鳌拜的命运已然注定,除非他自己激流勇退,否则被干倒是迟早的事,可他没有,也许以他的思维,这一层根本就没有想到过。

康熙已经暗中准备拿下他了,很多记载绘声绘色地讲了这一点,极为高超,也极富戏剧性。康大帝年少便露伟帝王之才具,面对掌控帝国的权臣种种谋叛迹象,泰然自若,纹丝不乱,暗中周密部署,巧妙安排,来了一场智斗。

他精心挑选出一批年轻力壮的侍卫,都是满洲贵族子弟(其他人也没资格当)出身,天天相聚玩满人的摔跤游戏布库。据说既强健了体魄,做好了准备,又让对手感到皇帝的不学无术,只知贪玩,受到麻痹,放松了警惕,以至经常在宫中进出,却不再有丝毫的戒心。

就这样,到了康熙八年(1669)的五月十六日,时机终于成熟啦,待鳌拜进宫时,康熙一个眼神,众侍卫们一拥而上,迅速擒住了他,来个五花大绑,关入监狱,他的一帮亲信随后也全被拿下,还有与他穿一条裤子的遏必隆。

照官方记载,鳌拜都想谋反了,还不是万恶滔天,理应处死,但其认罪态度较好,皇上亲审他时,又打了感情牌,突然揭开衣服,露出带有累累伤痕的身体,这是为大清事业多少次拼杀疆场留下的呀,有些还是当年救皇上祖父皇太极时的历史见证。充满仁爱的康大帝萌生怜悯之心,放了他一马,由死刑改为终身监禁,最后死在狱中。据说是他死党的九人可没那么好运了,全被处死,遏必隆倒是很幸运,保住了性命,很快又以公爵的身份宿卫内廷。

擒住鳌拜为哪般(2)

有意思的是,鳌拜,这个历史上从此被定性为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又在康熙五十二年,早已一命归天时,运道再次转过来,被追赐了名号,由子孙世袭,跟*也差不多了。有点搞不懂,是康大帝仁义为怀?也不完全能讲得通。历朝历代对想起义的人,一般可没那么心慈手软过,难道其中掩藏着什么大秘密?没有新的证据出来,谁也不能乱说啊,但疑问还是抹不去的,不仅如此,还有太多太多。

就说鳌拜被擒,真如真相记载的那样,党羽遍朝堂、又掌控军队的虎视眈眈的大权臣,就被看似高明实则儿戏的方式拿下了?事后还没有一丝动静,他的人呢?史上权臣被干倒的不少,能有这么轻松的,恐怕没有吧?康熙又创造了一个记录,问题是可信度有多少?有的记载里还说,康熙为确保大事成功,派亲信控制了京师的卫戍权,就更加可笑了,既然军队你想控制就控制了,还谈什么人家专权呢?

其实以上所用布库方式,就连极尽捧康之能事的《圣祖实录》,几千里之外干的事,甚至包括其中的细节,只要是好的,都能将它安到康大帝头上,怎么就这一次,小小年纪便能制、编、导、演齐把抓的一场漂亮大戏,却被疏忽,只记载了短短十三字的一句话呢?“命议政王等拏问辅臣公鳌拜等”,这里面有布库少年的事吗?好像明明说的是议政王等拿问吧?想来上面那种充满戏剧性的版本,能有多少真实性了。《清史稿》,民国时一帮大清的遗老遗少在那缅怀大清盛世时写的东西,对这一点所述,不知依据的是什么,难道是一些私人的笔记杂谈?这方面的书有清一代倒是很多。

当然,怎么拿下的并不重要,关键是对擒鳌拜一事的定性问题。反正看来看去,也没看到鳌拜有什么专权甚至谋反的证据,倒是看到康熙亲政才两年,便杀了一帮大臣,比鳌拜辅政八年都多。当然人家康大帝是平定谋反,而鳌拜则是擅权滥杀。历史上杀人的事就是这样,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高等的便不叫杀人了。好比萨达姆那叫杀人,美国人打伊拉克造成民众大量伤亡就不是了。

说白了,鳌拜有啥子问题嘛,哪想过和你皇帝较个劲,甚至篡个党夺个权,分明是你自己无上的权力欲在作祟,一旦长大了,你的惟我独尊、专断固执的个性尽现,岂能再容忍有一点权力外泄?鳌拜不是不忠,而是分割了你的权力,对你产生了制衡,这还得了,拿下算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不妨再看一看,从此以后,康熙身边就再未出现过一个能对皇权稍有一点点制衡的人物,都是奴才了,大清完全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最高度集权的帝王专制时代,直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后,局势才有所改观。其间,众里寻它千百度,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