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令东西联盟胎死腹中,甚至反目成仇。
而这个人或许就在使团当中,应是已经和长安达成了某种共识。
然后是证据。
姜悦亲自拿出了许多书信。
信中字迹多不同,但分明就是来往于长安、使团东进途经之地以及东海。其中汇报使团行踪的数量最多,字迹看着娟秀,如女子所书。
再三翻阅这些证据后。
三王使臣大都沉默下来。
他们彼此间左右凝视,狐疑防备,当即生出了裂缝。
几名策风斥候适时告退,仅留下两位做接引人,聊表东海方面对三王来使的欢迎以及尊重。
虽说不是韩昭亲自来。
也不是韩昭的吩咐。
但是斥候们声称是受公子之名特来相迎,这就在无形中代韩昭向使团说了句:‘十里相迎,够意思了吧?’
……
前日被俘,今日便归。
前后因果,包藏猫腻。
奈何无面属东海,策风属东都,都是韩家人。
总不能是韩昭教人劫道又把人送回来?
三家使臣思前想后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又不能否认说姜悦郡主平安归来不是好事,于是乎今夜这事便稀里糊涂的要揭过去。
唯有姜家一位幕僚,在得知郡主平安归来后,竟大呼生死攸关。
姜悦不喜,特将此人招来帐中问个究竟。
“你是说,本郡主就不该回来?”
“非也,郡主莫怪,郡主平安无事自是天大喜事,然下民所言并非该不该,而是在于怪不怪。”
“哦?”
姜悦虽贵为郡主,性子有时颇为直爽,但不算是臭脾气。
对于家里这些才子她认不全,也叫不出名字来,毕竟满府上下只有那么十几个是家人,其余几百上千口都是来讨生计的,给其钱两又将其称为家臣,已是道义。
不过,像现在这种时候,她便不介意问上一句:“你唤何名?哪里人士?谁安排你来的?”
座下青年拱手一礼:“下民苏平志,姑苏人士,是大郡主命下民跟随使团,来往东海见见世面。”
姜家有女四名,姜悦年纪最小。
听闻是大姐所派,姜悦眉头一挑便有了印象:“姑苏人士,哦你就是那个姑苏才子,成天讨我大姐欢喜的那个?”
“呃…”苏平志错愕了两三秒,旋即苦笑着答应:“下民平日多阅些闲杂异闻,其中多有趣事说学问,大郡主倒也真是好学。”
有这般关系在,姜悦的不愉快顿时减少许多。
毕竟有些家臣很实在,领钱办事多恭维,根本就是无法交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