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进一步分析了抗战与复兴的关系。他说:“必须经过抗战,才能到了复兴。不抗战当下就要亡国;若只讲抗战而不讲复兴,那是不彻底的移疽办法,不过将目前亡国之祸,移后几年,将来还是要亡国。所以我们今日要在抗战中进行复兴的工作,由抗战的胜利,奠定复兴的基础”。因此,“只有坚决抗战,才能图存,只有持久抗战,才能胜利。只有由抗战到复兴才能完成民族革命的伟大使命。”
阎锡山在论述抗战与复兴的关系时,虽然反复强调“在民族革命战争中,一切应以抗战为母理, 但是,他所谓的“复兴”到底是复兴什么,这里则没有明确的阐述。从阎的整个思想体系看,复兴无非是要复兴山西的经济、山西的政治。在当时条件下,复兴经济是很困难的,复兴政治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要复兴他对山西的统治。所以说,阎锡山的“民族革命战争”论,作为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既有要求抗战的一面,又有维护其统治的一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非常时”“非常策”(14)
开办“民族革命大学”
阎锡山在部署保卫太原的同时,即令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等机关向晋南转移。
太原失陷之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牺盟总会等机关相继移驻晋南重镇——临汾。
临汾,史称平阳。据说尧帝曾在此建都,故有尧都的美称,历来为晋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
太原的失陷,二战区首脑机关的南移,使临汾一时成为山西乃至华北抗战的中心,一大批热血青年纷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在这座古城。
当时,日军所到之处,地方行政官员闻风而逃,堂堂的山西省政府竟派不出抗日县长。为了将云集临汾的有志青年培养为抗战人才,牺盟会及一些进步人士及时向阎锡山建议,成立专门学校培养抗战干部。阎锡山根据多年的从政经验,也深感旧的地方官员大多贪生怕死,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必须培养新的干部,从事抗日工作,方能维持其存在与发展。正如他后来所说:“因为抗战需要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这些干部必须是具有极高的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具有绝大的抗战决心与革命热情,具有圆满的责任心与勇敢的牺牲精神,能[成]为民族革命的先锋与中坚分子,所以这些干部的教育必须是能充分合乎抗战的需要,求得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育本身必须革命化、组织化、军事化、战斗化”。
据此,阎锡山决定成立“民族革命青年学校”。他打电报给在运城的杜任之(*党员)到临汾见他。他对杜任之说,“你有过一段在大学里教书的历史,在太原还办过‘暑期健身团’,又是二战区的上校参事。现在办起一个‘民族革命青年学校’,你就给咱当教务长吧。教员由你请,学生由政治处、军训处管理。我给你们当校长,让梁化之当办公室主任。” 杜任之表示愿意接受。他向阎锡山建议道:“民族革命青年学校”的校名不响亮,缺乏号召力,最好改为民族革命大学。阎锡山听了十分高兴,当即把校名改为“民族革命大学”(简称“民大”)。
经过紧张筹备,“民族革命大学”于1938年1月20日在临汾正式成立。阎锡山兼校长,办公室主任梁化之,教务处主任杜任之,政治处主任杜心源,军训处主任朗义,总务处主任裴济明。
“民大”的成立,在阎看来是第二战区“实行民族革命教育的开始”。他参加了成立大会,并致开学词说:“今日民族革命大学,在火线后方开学,大家乐于远道来此上学,足证是有坚决的革命志气。有坚决革命志气的人,定能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互相批评,检讨错误,以增加我们自身的革命力量。”
而在“民大”成立之前,阎锡山已派其堂妹夫梁■武赴武汉,代表山西与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以取得对第二战区的支援。当时,武汉聚集了许多国内文化界进步人士,如沈钧儒、邓初民、江隆基、李公朴、施复亮、张申府、潘汉年、侯外庐、光未然、陈北鸥等,都积极支持山西成立民族革命大学。后得到国民政府*长朱家骅的批准,“民大”又在武汉、西安开始招生。
“民大”总校设在临汾的铁佛寺和临汾六中内。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北起长白山脉,南到珠江流域的18个省市。因学生较多,又在临汾师范设立“民大”一分校,在运城设立“民大”二、三分校。学生达5000余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非常时”“非常策”(15)
因“民大”是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不少知名学者慕名而来,如李公朴、何思敬、施复亮、秦丰川、江隆基、侯外庐、周巍时、徐懋庸、陈唯实、温健公、胡磊、庄启东、刘萧然等,都来到山西临汾。
“民大”设有军事系、*系、政治系等,所设课程除阎锡山的“物产证券”、“按劳分配”、“中的哲学”、“土地村公有”之外,还开设抗日、进步理论,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游击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社会发展史、民族革命理论和政治时事等。
“民大”还作有校歌,其歌词为:
同志们,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来自大江南北,太行西东,为着保卫我祖国,到这民族革命的中心。
我们是民族革命的战士,我们是民族革命的先锋,担当起民族革命的使命,争取解放,促进民族复兴。
快齐着脚步,抖起精神,领导民众向前进攻,打倒侵略的日本,保卫我民族的自由平等,自由平等。
这首校歌充满着抗日的激情,富有很强的号召力与战斗性。阎锡山对这首校歌十分赞同,将之完整地抄录于其日记中。
阎锡山对“民大”十分关注,将之视为“本战区革命干部的策源地”,特为该校题写校训:建立中心思想;发展集体企图;健全组织责任心;建立检讨批评制;过小组组织生活。他还每日早晨亲临“民大”校总部,作“课前讲话”,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这些讲话后来经人整理,汇编为《民大课前讲话集》。
“民大”在临汾正式开学仅一个月,日军即三路进犯临汾。“民大”师生即随阎锡山的行营西撤。2月25日,阎锡山令民大师生向乡宁转移。
3月19日,阎锡山与“民大”师生一起由小船窝西渡,并作《渡黄河》诗3首, 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其一云:“八路围攻政中心,各个击破计未成。三千学生男和女,暂渡北上再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