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叹息一声,又马不停蹄的去请伍夫人。
伍夫人正在家里等着呢!急急忙忙而来,“怎么说?”
朱氏便道:“我也不瞒你,你来提亲之前,寿老夫人就看中了我家的山君,想要把她说给邬阁老的门生,翰林院侍讲学士郁清梧。”
伍夫人惊讶,“竟然是寿老夫人说媒。”
朱氏:“但当时事情没定,我也不好说出来。结果昨日寿老夫人进宫跟陛下提起此事了,请了陛下赐婚呢。”
还有陛下赐婚!伍夫人已经很多年没有听说过陛下赐婚了,她道:“你家的山君了不得哦。”
朱氏:“她讨人喜欢得很,寿老夫人还要给她添妆。”
伍夫人心里有数了,道:“那我就去回了宋家。”
朱氏抿唇,而后看看左右,拉着她小声道:“咱们这么多年的关系,你老实跟我说,宋国公夫人与你说这门婚事的时候,脸上难看吧?”
伍夫人眼神一闪,“不算难看。”
但也不好看就是了。
她迟疑道:“瞧着似乎是宋大少爷慕少艾逼着——”
朱氏恨恨道:“他都二十一了,还慕什么少艾呢?”
言语之间,竟然连宋知味也开始贬低起来。
伍夫人惊觉这里面有事,赶紧起身,听都不敢听了,“趁着日头还在,我往宋家走一趟吧。”
朱氏心里也矛盾得很。既想把宋知味的事情说与人听,让宋国公夫人丢脸,又瞻前顾后,怕伤到自家体面,还怕宋家怪罪,于是只能一脸的欲言又止。
伍夫人似逃一般跑了。只是坐上马车,越想越觉得这事情不对。于是到了宋家也不敢多言,只道:“实在是不巧,兰六姑娘的婚事早就定了。”
宋国公夫人皱眉:“定了?”
伍夫人:“说是寿老夫人上回在博远侯府寿宴上很是喜爱看兰六姑娘,便给她做了媒。”
宋国公夫人一时欢喜一时愁,“竟然晚了一步。”
伍夫人急急要走,“是啊,这媒我没说成,很是惭愧。”
宋国公夫人挽着她,“你肯帮我走这一趟,我是万分感激的。”
又给她拿了红封,“咱们按照礼去。”
伍夫人看了她一眼,见她果然欢喜,便知晓这门婚事不是她想要的。她笑盈盈接过红封:“下回要是还有这般的好事,再来找我。我肯定是要帮着跑的。”
出了门,却正好碰见回家的宋知味。她瞧了他一眼,见他面目清冷,看见她了,明明知道她是给他说亲的,也没有像矛头小子一样忍不住问个结果,只是行了晚辈礼后便走,完全不像是为情动心的人。
她回去后跟儿媳妇道:“这怕是桩奇案了。”
她儿媳妇姓周,平日里最爱打听这些,心眼一转,道:“怕是另有隐情。才见了一面就心神向往,恐是不可能的。这又不是话本子。”
又道:“按理说,宋家这般的门第,镇国公夫人即便是有了寿老夫人做媒,怕还是心中犹豫的,母亲不是说你上回去的时候她脸上还带着庆幸么?”
周少夫人拍掌,“肯定是这门婚事有不妥之处,她们才请了寿老夫人赶紧进宫去求陛下赐婚,把婚事定下来。”
但又是什么事情呢?
伍夫人瞧着她一脸的兴奋,都有些后悔跟她说了,道:“你可别往别处说去,咱们可得罪不起宋家。”
周少夫人点头,“母亲放心。我绝不瞎打听,我是那种人吗?”
另外一头,宋府里,宋知味听闻婚事被拒,不免皱眉,“定了谁家?”
宋国公夫人:“……没问。”
宋知味:“还请母亲帮忙打听。”
宋国公夫人:“哎!行。”
她犹豫着问,“那现在怎么办呢?镇国公府就这么一个适龄的姑娘。难道还要去给她家七姑娘提亲?”
宋知味:“七姑娘太小,不合适。等父亲回来,我与父亲商量商量换其他家就行。”
但到底对此事有些在意。他坐在书房里,想起兰山君那日跟他说的话。
——药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