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婶年纪都比宋青大,是她妈那一辈的人,人又热情,拉着她们娘俩说话。
老根嫂家晒的酱在这这一块是出了名的,现在又到了做酱块的时间,大家就聚在她家院子里打算跟着偷师学一学。
“根嫂做的酱确实很好吃,我们昨天拿来炒菜,香得邻居都要来问了。”
“你这孩子,哪有这么夸张。”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老根嫂也一直为她的做酱技艺自豪。
“这酱是怎么做的?我也想学学回去做一点。”
老根嫂一听想着她今年第一次做,可能会做不好,便想着干脆一起做了。
“你带豆子过来,我家的锅大正好能一锅弄。
酱块做好还要在阴凉处发酵两个月,发酵完你再拿回家下大酱。”
宋青家里没有黄豆,老根嫂家还能匀出10斤,干脆就卖给了她。
一群人坐在那边唠嗑边挑黄豆,这时里边的一位田婶奇怪的看着宋青。“姑娘,你这话不太像你老家那边的,有些词反倒跟我们老家的用法一样。”
“田婶,你不是本地的吗?”
东北话特别容易同化,外地人听不出他们细微地区的不同,但一听那口音指定就是东北的。
“我们家是以前关外来的,我爸拿着挑子挑着我们几个孩子跑到了这边。”
两人一对,发现田婶的老家居然跟宋青妈妈的老家是同一个省同一市。
再接着聊下去就发现了更多的巧合,最震惊的是他们居然连公社都一样。
田婶马上就泪眼汪汪了,她其实对故乡记忆不深,但是她爸妈念着那边,也是前几年回去才知道那边现在属于什么公社,她不知道村子属于什么生产队,但是记得家旁边的景象。
“我也就小时候去过一次,就记得那里有条河,我外婆家就在河后边的村子里。”
“是了是了,村后头是不是还有一棵很大的榕树,以前还有人去祭拜。”
宋青点头,她记得这棵树,那时候还跟表哥表姐他们跑去看过。
“哎呀那我们指定是一个村子的人,我爹说村里基本上都有亲戚关系,说起来你还得叫我一声姨呢。”
田婶热泪盈眶地抓着宋青的手,这是什么样的缘分?居然在这里遇见了跟老家有关联的人。
“我的妈呀,这也太有缘分了吧。”
“田翠花,你还不赶紧拉你这新认的侄女回家吃饭。”大家惊奇之余纷纷调侃,这可真是太有缘分了。
“去,小宋今晚你带着孩子来我们家吃饭。”
田婶拉着宋青硬是要她去那边吃顿饭,她是家里最小的过来的时候就只有几岁,一家人都在东北扎根了。
“我爸妈他们当年走得很远,他们现在住的地方离这还有好几十百公里,比这边还要冷。”
田婶也算远嫁,好几年才能回一次家,看见宋青就想到了她那老念着家乡的父母。
就连几位年长的哥姐也说等条件好了要回去看看,可惜也就回过那么一两次。
宋青也十分震惊,昨晚才开始想她妈,今天居然遇到她妈的同乡,甚至可能是远房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