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裙带怎么穿 > 08 官商合作 投其所好摸清命门(第1页)

08 官商合作 投其所好摸清命门(第1页)

一个周五的下午,柏安民来到李非语的办公室串门,见李非语正在埋头修改一份材料,柏安民亲切地说:“非语同志,这些材料的事就让秘书长去把关吧,要注意劳逸结合。明天是周六,天气很好,我们去市郊的灵山转转怎么样?活络活络身子。”

书记亲自相邀,李非语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他答道:“我早就听说灵山风光不错,是我们荆都市的一块文化宝地,我来荆都工作大半年了,平时忙于琐事,一直没有去看看,现在领导亲自为我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我当然是举双手赞成。”

柏安民点点头,说:“那好,就这样说定了,明天我安排砺峰同志来接你。”

前段时间,马砺峰由于儿子马磊在花都大酒店惹下命案,害得他被停职检查,不得不低调行事。后来,在李翠平的帮助下,马砺峰成功地摆平了事端,他自然又官复原职,渐渐又开始活跃起来。柏安民说明天安排马砺峰来接自己,李非语暗忖,明天的攀登灵山活动很可能就是马砺峰牵头组织的,看来,他是想利用这样的活动来重新回到主要领导的身边。不过,这样的私人活动,柏安民主动邀请他李非语参加,至少传递出一个信号,说明柏安民没有把他看成外人。

李非语翻了翻桌上的台历,明天是农历六月初一。他对柏安民每个月初一都要到灵山寺上香的传言早有耳闻,看来此言不虚。马砺峰肯定也知道柏安民的这个习惯,因此才会一邀就灵。

关于灵山,李非语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情况。它位于荆都市市区东部,山并不高,只有三百余米,但山势险峻,洞幽壑奇,颇具江南灵秀之美。旧时,山上有座古灵山书院,据说是东晋陶侃创办。陶侃乘船路过灵山时,见此地风光秀美,是一块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在山中盘桓多日,不舍离去,便联合当地的官绅,集体捐资创办了一所书院,名为灵山书院,后几经兴废。清末重修的书院建筑毁于“文革”期间,如今唯剩遗址。

灵山西北巅有座土地庙,规模很小,是市民烧香拜佛之所。去年,有好事者看中灵山这块风水宝地,要扩大土地庙的规模,兴建大型庙宇。几位老干部得知消息后,竭力反对。反对的理由有二:一是由于近些年市区扩张,灵山地区早已成为市中心,一旦兴建庙宇,天天鞭炮轰鸣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二是灵山是古书院旧址,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宜建庙。因此,当时这个方案没有被批准。

后来,那些好事者们秘密打听到柏安民喜欢佛教文化,就将报告递到他的桌上。柏安民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领导,知道如何变通处理。他指使建委马砺峰主任组织编制出灵山宗教文化公园开发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开展对外推介。这样,新建灵山寺就有了合适的名目。于是,灵山寺作为市里总投资一千万元的招商引资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因为是招商重点项目,而且是公园,那几位老干部反对也没有用了。

第二天上午,柏安民、李非语,还有建委的马砺峰,轻车简从,向灵山方向出发。马砺峰自己开车,连司机都没带。李非语越发觉得柏安民把他看成了自己人。

车子转过几条街道,驰上了通向灵山的公路,跑了十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几个人下车,步行上山。

果然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好地方,李非语在心里赞叹道。灵山临江而踞,像一位俏丽的佳人,屈身蹲在江边梳妆,那顺着山势一直延伸的繁茂古木,就像是她美丽的长发。山下是一条商业街,以香摊为主。在商业街尽头的山脚下,是一间车库。马砺峰指着车库对李非语说道:“灵山寺的住持是个名叫清隐的和尚,他这个和尚当得相当潇洒,瞧,这里面停着的就是他的座驾丰田。”

和尚要当得潇洒很容易,无非就是当得不像个和尚,常人能干什么,他也能干什么。李非语举眼一瞧,里面果然停着一辆崭新的轿车,当下摇头一笑。马砺峰说:“如今的和尚也与时俱进了,平常人能享受到的好处,他们现在也都能享受到了,甚至平常人享受不到的好处,他们也能享受得到。”

李非语说:“现在的和尚,有几个是冲着修身养性才出家的呢?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看今天改两个字送给这些和尚更合适,即放下名利,立地成佛。放下名利比放下屠刀更难。”

马砺峰说:“李书记说的是,要是放下了名利,就根本用不着屠刀了,因为不必相争了啊。”

沿着石阶上山,一路走走说说,倒也走得很快。山中浓荫匝地,鸟鸣啁啾,让人心旷神怡。平时,听惯了千篇一律的官腔,见惯了千人一面的官脸,此时来到大自然中,眼之所见,目之所及,处处生机勃勃,三个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轻松。

步行约百余步台阶,山势更加平缓,只见几幢高大威严的庙宇矗立在树丛中。一个中年和尚急冲冲地跑来,他大概就是马砺峰刚才说到的清隐和尚了。见到三人,和尚说:“阿弥陀佛,各位领导,小僧等候多时了。”

柏安民点点头,说:“好,清隐啊,每次到你们这里来,都让我感到静心啊。”又指着李非语介绍说,“这位是市委李书记,他是第一次上灵山,你一会儿向他好好介绍介绍灵山寺的历史。”

清隐向李非语说:“李书记,小僧有礼了。请各位领导到斋房喝茶。”

柏安民对李非语说:“等一会儿再喝茶吧,既然来了,我看还是先上炷香吧?”

李非语说:“对,上炷香,我还是第一次来呢。”

古刹梵音,清香袅袅。平常人们上香,支数都是单数,以三支为多,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进了大雄宝殿,清隐和尚拿起一束香,数了几支,然后递给了柏安民。李非语瞅了一下,是九支,看来“九”是柏安民喜欢的数字。九者,久也,当然是指长久了,官运长久,财富长久,平安长久。可见,柏安民上九支香是很有寓意的。

柏安民将香点燃了,先将三支插在香炉中间,然后将三支插在右边,最后将三支插在左边,动作娴熟,一气呵成。显然,他是个老香客了。在插香的时候,李非语看出他的口中在喃喃说着什么的。当然,那么小的声音,只有菩萨才能听得清了。

柏安民上完香后,李非语也来到香案前,拿起三支香,点燃了,虔诚地插在香炉内。李非语特地只拿了三支,是九的三分之一,当然不能和柏安民的支数一样,领导任何时候都是讲究等级的。如果不明智地拿了九支,享受和主要领导一样的待遇,那说不定就会坏了领导的兴致,甚至当场引起他的不快,这都是可能的。

马砺峰也来上香了,他不愧是个精明人,只上了一支。

上完香,出了大雄宝殿,大家都轻松些了。清隐将几位领导领到一间花木抚苏的偏殿,待三人坐定后,他从里间端出一只瓷坛。他一边泡茶一边说:“这是极品雾里青,贫僧早春保存的,市场上都是论克卖的,一克要四五百块呢。”

瓷碗里的茶汤浅黄明亮,清香扑鼻。一克就要好几百块,这么贵的茶叶,连李非语平时也没有喝过呢,难怪马砺峰说清隐这个和尚当得潇洒。再看看那边的茶几上,还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好茶!”柏安民赞道,“喝茶还是要心静,我喝过不少好茶,可是在办公室里也好,家里也好,就是喝不出这个味道。”

李非语应和了一句:“心静茶香,品茶和心情有关,另外,水质也至关重要,这茶可能是用山泉煮的吧?”

清隐说:“领导说得太对了,是清晨新汲的山泉水。”

趁着领导的高兴劲儿,清隐说道:“柏书记,还要拜托您一件事,这灵山寺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书还没有办下来呢,还有寺庙的法人登记证,这两件大事还要请领导亲自过问一下。”

按照规定,宗教活动场所要经省宗教部门依法登记批准,发给登记证书。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法人条件的,同时办理法人登记,并发给法人登记证书。当初建庙时,因几名老干部反对,办证的事就缓了下来。难怪清隐这么着急,如果没有经过登记批准,灵山寺就是非法宗教活动场所,清隐自然更谈不上是什么合法的住持了。也就是说,如果灵山寺不被宗教部门登记,随时可能会被查封,清隐也随时可能出户。

柏安民“咕噜”一声吞了一口茶水,声音很响亮。他用碗盖轻轻拨弄着茶叶,说:“你说的事上次出了点小麻烦,下次再交个报告上来吧,我和宗教局打个招呼。”

清隐喜不自禁,笑道:“既然几位领导喜欢这茶叶,小僧这里还有一点,改天专程给各位领导送去,顺便把报告也一道交上来。”

香也进了,茶也喝得差不多了,清隐也如愿以偿,看来上午的活动应该结束了。

李非语像是想起了什么,他问清隐说:“清隐师父,这庙宇所在地是古灵山书院遗址,听说遗址上还有一块碑刻,你知道在哪里吗?”

“哦,我知道,顺着这条巷子,一直向后走,出了庙宇后门,再向前走一段路,就能看到那块碑。李书记,我带您去。”清隐答道。

“不用了,你陪柏书记在这儿喝喝茶吧,我一个人去看看。”说着,李非语站起身,跟柏安民、马砺峰打过招呼后,一个人向灵山寺后门走去。

后门是关着的,并没有上锁。李非语打开门,外面只有一小块狭长的山地,荆棘与杂草丛生。踏着没膝深的荒草,放眼四下寻觅,在一个角落里,李非语终于发现了一块石碑。他好不容易来到石碑前,扒开杂草,细细辨认着上面的碑文。碑文虽有些漫漶,但字迹基本可辨。大意是说,古书院由陶侃创办,史上人才辈出,后几经兴废,光绪年间,为再现这一人文盛景,当地官绅名流集资重建云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