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同学们簇拥下返回宿舍楼,再次回头却不见了那个穿中山装的男鬼身影。
第二天韦洪英请了两天的假,这天下午刚放学后汪洋刚刚走出教室,韦洪英迎面走了过来很平静的对汪洋说道:“汪洋,你跟我出来趟,我爸在学校门口找你有事。”
汪洋心底一沉:莫不是韦洪英的爸爸生气我把他打了,竟然找上门来了?是福不是祸,是祸也躲不过,去就去!
汪洋跟着韦洪英走出了一中学校大门,路旁停着一辆黑色桑塔纳小轿车,车旁站着一位戴墨镜的大胖子中年人。
在九十年代中期,一辆桑塔纳轿车市场价格是十六万元左右,而那时候工薪阶层的一个月收入才是四五百元,需要不吃不喝攒上近三十年的钱才能够买上这一辆车。那时候能坐上桑塔纳轿车的人非富即贵。
俩人走到大胖子面前,韦洪英跟大胖子说道:“爸爸,这个就是我同学汪洋。”汪洋心情紧张的对大胖子说:“叔叔对不起,是我和韦红英打架了,但是这个事情是韦红英约的架。”
大胖子把墨镜摘下来,仔细打量一番汪洋,这才呵呵笑道:“我还要感谢你呢,先上车再说。”说罢让汪洋上了车,韦洪英耷拉着头也跟着上车关上车门。
汪洋被说的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不清楚大胖子说的感谢是啥意思。
上了车后见韦洪英妈妈也坐在车上,韦洪英爸爸和妈妈东一言西一语,说了好久汪洋才明白过来这个感谢的意思。
韦洪英的爸爸原来跑过运输做过海鲜生意,后来做烟酒批生意,这些年经商算得上是县城里的大户,两口子就韦洪英一个儿子,家里人都对他很溺爱。
原来在韦洪英五岁的时候,家里曾经带着他去给他姥爷上坟,当时家族宗亲来了一大群,大人们都在忙着给故去的老人家烧金山,元宝楼,纸人。
韦洪英贪玩和几个年龄相仿的表兄弟姐妹围绕着一大群坆子藏猫猫,有个中年妇女指着这一群孩子其中的一个说:“咦,这个长得特别白净的扎着一个小辫子的孩子是谁家的啊?怎么不认识啊?”别人都说:“三婶,哪有什么扎小辫子的小孩子,你是看花了眼吧?”中年妇女揉揉眼睛,仔细看看确实没有什么扎着小辫子的小孩子,自言自语说道:“或许是我看花了眼吧,哎,老了就花眼喽。”
韦洪英当时不知道被哪个小朋友推一下脸都磕破了,当时他哇哇大哭。上坟后回到家不久他就开始感冒烧,爸妈着急带着他去了好多医院看就是不管用,哪个烧始终降不下来。
一家人赶回家准备收拾下,准备去市里医院去给他看看,却现韦洪英感冒退了烧,很精神的站在酒柜前,手里还拿着半瓶酒。韦洪英爸爸大惊,连忙过来夺过酒瓶子,说道:“我的小祖宗,你怎么把我开这瓶白酒喝了呐!”才五岁的韦洪英抓住瓶子不放手,哇哇大哭。
从此以后怪事就来了,只要一天不喝酒韦洪英就烧头晕,四肢无力没精神。
他的爸爸妈妈也愁坏了,才五六岁小孩怎能喝那么多白酒?但是不喝他就烧。记得有一次家里坚决不让孩子喝酒,韦洪英躺在床上最后最后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妈妈心疼只得弄瓶子白酒给他灌上几口,不到几分钟就悠悠缓过劲一切恢复正常。
并且灌再多的白酒之后呼吸中一点酒味没有,仿佛下肚就像喝的白开水似得,后来去过国内好多家大医院也检查不出问题来,真是一件怪事!
好在韦洪英家里有钱不在乎那点酒钱,但是对外从来不敢声张,你想要是知道这个孩子是个酒鬼长大以后以后谁家姑娘敢嫁过来,一辈子就完了。
韦洪英一开始是一天半瓶子白酒就可以了,但是从上小学后开始一瓶才行,直到上了初中之后,一天最低得三瓶白酒才行。
刚开始是3o多度的一般粮食酒,后来却必须要4o度以上的好酒,从一开始三块钱一瓶子的老村长,到现在得喝十五块钱一瓶的福瑞王,要求酒的度数和档次都在逐年提升,一个月的酒钱就得抵上一个人一月工资了。
汪洋这明白那天老猫被灌的那瓶子白酒是怎么来的了,原来韦洪英自行车前筐里天天装着酒呢。
但是自从和汪洋那天晚上打架之后韦洪英突然不再喝酒了,并且身体也不再有感冒烧的症状了。韦洪英一家人都欣喜若狂,问是谁给治好的?韦洪英见隐瞒不过便告诉了家人,他和汪洋俩人约架,并且被摔的实际情况。
这些年韦洪英自五岁开始喝酒直到上初中这七八年一共喝了不下两三千斤白酒,光以后不喝酒就省了好大一笔开支,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正常的少年了,不用再天天偷偷捎着酒瓶子上学了。
韦洪英的爸妈决定和汪洋见个面并且表示感谢,汪洋这才明白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忽然想到那天他和那个穿中山装的男鬼现韦洪英鼻子里那个白色虫子的事情,因为汪洋是鬼媒,当时所有在场的只有他俩才看得见那个虫子。
莫非是那个虫子的原因?汪洋暗自思量,自从那晚和中山装男鬼一别之后一直没有再见过面。
韦洪英爸爸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呵呵笑着递给汪洋:“叔叔也不去上你家里拜访了,这里面有点钱是叔叔的一点心意,你拿回家买些喜欢的东西。”接着对韦洪英说道:“英子,你这位汪洋同学治好了你的喝酒的怪毛病,咱以后可要好好感谢人家,如果再现你还欺负人家,老子可饶不了你!”韦洪英诺诺称是。
汪洋拒绝了韦洪英爸爸手里的大信封,说了句:叔叔我没有做什么,用不着给我钱的,谢谢!说罢开门下车回学校了。
韦洪英爸爸赞赏地看着汪洋离去的背影,之后扭头看着老婆,说道:“你看人家汪洋这孩子多么有品质,咱再看咱家洪英,得跟人家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