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们集体来到上海后,住进了十分简陋的校舍,地点就在英租界的大马路泥城桥畔。150 名学生被分成了3 个班,有宗方小太郎及两名日本现役军人小山秋作、西村梅分别担任班主任(〃干事〃)。
为了经费问题,荒尾精随即返回日本奔走。而就在这时,政府原定划给学校的1 万元费用,因议会内*激烈而被取消,这令师生们人心惶惶,终于酿成了*。
帝国的青春躁动(2)
刀尖上的〃少年日本〃
经多方努力平息了*后,校方便开始在间谍技能之外,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一首贯彻该校〃兴亚〃思想的校歌便应运而生:日本少年向中国远航一百五十人弦诵一堂若问吾辈何所思将见东亚万里无云乾坤朗……
1893 年6 月; 日清贸易研究所第一届89 名学生毕业。当时正在中国进行军事考察的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亲自赶到上海参加了首届毕业典礼。
这些高歌着〃东亚万里无云乾坤朗〃的〃日本少年〃间谍们,在随后爆发的甲午战争中,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出生入死。当时支持学校教务的根津一,向学员们发出了呼吁:〃日清之战迫在眉睫,此战系以自诩富强之清帝国为敌手,不容乐观。所幸诸君通晓华语,又多少熟悉中国事,所以希望诸君暗察敌军军情及其他内情,为皇国效力。〃当时有十多个学员已经蓄起了发辫,很容易装扮成中国人,其他未留发辫的,则干脆剃光扮做和尚,四处刺探军情。上海地方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些日本人的反常行动,而向上司发出了第一次谍报警报。
战争爆发后,日清贸易研究所只好停办,学员们也随同日侨大规模撤离。荒尾精等看到这正是〃报国〃的好机会,主动向军方提出,希望征召学员们入伍。日军从乐善堂和日清贸易研究所人员中,征召了91 人,在广岛大本营进行了简单的集训,分配到各军中。除了十余人继续改装侦察后,大多数人都做了随军翻译,同时协助日军进行政战,这些年轻人成了日本军队的耳目和向导。
在被中国破获的多个间谍案中,被处决的间谍们多在青春韶华:谍战甲午69 日本间谍潜伏记第一部分藤崎秀,22 岁;钟崎三郎,25 岁;藤岛武彦,25 岁;福原林平,26 岁;高见武夫,27 岁;石川伍一,28 岁;楠内有次郎,29 岁;山崎羔三郎,30 岁……
在上海间谍门事件中,中国政府处决了从美国领事馆引渡的楠内有次郎和福原林平,引发中美之间巨大外交风波,甚至差点导致美国国会弹劾〃对华软弱〃的总统。而涉案日本间谍的年龄,也成为美国舆论大肆攻击中国野蛮残忍的理由之一,美国的报章在提到两人时,几乎绝口不用〃间谍〃一词,而多代之以〃日本青年〃、〃日本学生〃等字眼。
侥幸逃脱的其他日本间谍,如向野坚一也仅26 岁、宗方小太郎30 岁,而在华间谍网的领导者荒尾精年仅35 岁,只有幕后的资助者岸田吟香61 岁,属于〃老人〃。
这样一支年轻的间谍团队,在为日本军队提供重要的谍报保障的同时,也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咄咄逼人的崛起。这些青年间谍在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坚忍、顽强、忠贞乃至视死如归的精神,即令他们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敌,也足以令我们肃然起敬并自省。正如藤岛武彦留在中国官方文件中的结语:〃我说间谍也是敌国忠臣,这有何妨。〃而吊诡的是,这些为日本侵华做马前驱的青年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兴亚主义者,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侵略,而将自己的行为看做是振兴亚洲、解放中国的崇高事业。正如其中的著名思想家宗方小太郎所总结的,黄种人要对抗白种人的欺凌,惟有改革与自强,而前提必须是革除中国的弊政;先征服中国,是日本团结和领导中国一起崛起的必要条件。所以,侥幸躲过了战争时期清廷搜捕的日本间谍,日后都大力鼓吹中日友好,都在中国70 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绝 版甲午建立了相当广泛的人脉,甚至被中国的革命者看做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的〃同志加兄弟〃。
其实,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正代表了这个国家的青春躁动,带着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梁启超在日本所起草的《少年中国说》,那些朗朗上口的激昂语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不仅是对心目中〃少年中国〃的期盼,更是对当时青春日本的描摹和钦羡。正是这种洋溢着的青春气息,令日本成为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学习的主要对象。当年,弥漫大江南北的是亲日情绪,而非仇日情绪。
“请在神社给我留个位”(1)
1896 年7 月2 日,甲午战争的炮声早已停歇。
一位西服革履的日本人速水一孔走进了杭州的仁和县衙门,操着流利的中文,要与知县伍桂生商量一件大事:领回两年前被斩首处决的日本间谍藤岛武彦、高见武夫的遗骸。
这两名化装为和尚的间谍,在杭州被处决后,由仁和县用棺入殓,封交地保浅土浮埋。甲午年年底,杭州同善堂又将他们移葬义冢,专门做了编号标记。伍桂生会同速水一孔,在善堂司事等的陪同下,亲自办理了两具棺木的移交手续。
随后,在中国官方的帮助下,日本人将这两具棺木辗转送回了他们的家乡,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在甲午战争中被处决的日本间谍,陆续开始了魂归故里的旅程。只有在金州被处决的〃三崎〃,因辽东半岛根据《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将此当做了新领土,而就地安葬并树碑立传。日本人在收集〃烈士〃遗骸方面,表现出来相当的耐心细致,并为了这些事不断行文中国总理衙门(〃外交部〃),要求地方政府给予配合。
日本军方也正在认真核对阵亡将士的姓名,务求为他们每个人都在靖国神社等地方拥有一个灵位。〃烈士〃的事迹被有计划地整理出来,一些〃烈士〃甚至被神化:比如在南京被处决的间谍楠内有次郎和福原林平,日本史料堂皇地记载道,他们被斩首后,那个刽子手就冤魂附体,不病而亡;而他们的冤魂还在刑场附近游荡,吓坏了当地百姓,众人只好将他们的尸骨重新挖出来,盛装入殓隆重下葬,才消停下来,但那一带很久都无人再敢居住。
日本各地则纷纷为自己家乡的〃英雄〃,尤其是〃烈士〃树碑纪念,全国上下在胜利的狂欢中,又将表彰〃英雄〃演变成一场民众自发的〃爱国主义〃教育。《日清战争实记》中就记载了大量此类故事,其中有一个小村庄,有九人参战,都立功而归。村民们便立了块用汉字文言写就的凯旋碑,在大略回顾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过程后,说道:〃若是役者旷古所未有,是固虽圣天子文武圣德,应天顺人之所致,元勋画策适机宜之效。抑亦谓之非从军诸子克履果毅,若貔若虎视死如归,忘家报国之功可乎哉?是役我村中从军者九人,皆力战立功,相继罢归。于是,同志胥谋,椎牛沥酒,以慰其劳,且将刻其事于碑,以告后昆。若夫诸子雄心奇迹,则载在史乘,人皆知之,余复何赘焉?〃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甲午战争开战时被日本舰队捕获的北洋通讯船〃操江号〃,其被俘官兵也被日本释放回国,《申报》等却发表评论,严厉质问这些在日本受尽折磨的同胞,为什么不自杀成仁呢?!至于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数十万将士,除了少数一些将领,如邓世昌、左宝贵等之外,无人记得,惶论官方公祭和树碑立传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请在神社给我留个位”(2)
日本人的报刊书籍,开始连篇累牍地刊登将士们的〃英勇事迹〃,甚至不惜版面刊登阵亡将士的名单。而大清国的报刊,则在此前编造了大量〃王师大捷〃的假消息后,如今则亢奋地开始总结教训,批判一切,唯独没有将矛头指向媒体自身。
同样为国捐躯,大清子民们似乎死得轻于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