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嫦娥一线牵(3)
在“嫦娥一号”发射前,我国利用欧洲空间局的Smart1月球探测器进行了USB+VLBI综合测定轨试验,首次验证了测控系统对环月探测器的测定轨能力,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万里嫦娥一线牵。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会源源不断地向她的父老乡亲报告月宫里的秘密。
“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测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一个合作项目,“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测器是人类迄今为止发射的规模最大、复杂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测器。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发射升空后,于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2005年1月14日,中国参加了国际联合观测,上海天文台25米射电望远镜观测了该探测器进入土卫六大气层到着陆的全过程。
嫦娥绕月有归宿
对于探月工程来说,地面应用系统既是科学探测的起点,又是完成科学目标的终点。说它是起点,因为探月工程的科学计划从这里确定,说它是终点,因为最终科学探测成果又将从这里诞生。换句大白话,“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说到底,是为了得到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这才是“嫦娥一号”的使命、真谛和归宿。
探月工程的地面应用系统便是嫦娥绕月的归宿地。这个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研制,包括运行管理、数据接收、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和科学应用与研究等五个分系统。其主要任务是,科学探测业务运行管理,科学数据接收、存储和管理,科学数据处理、应用和研究;建设北京50米天线地面站和昆明40米天线地面站,开展卫星数传信道下行数据的接收、落地记录和地面传输;开展科学数据的存储、归档、备份、授权发布,以及科学数据的处理、解译、应用和研究。
所谓运行管理,就是有效调度和管理“嫦娥一号”上的8只眼睛。嫦娥绕月后,她的眼睛是最忙碌的“器官”,哪只眼睛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工作,什么时间该闭眼休息,都是通过“运行管理分系统”来发号施令的。在它的管理下,8只眼睛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完成各自的使命,成为地面科学家忠实的“眼线”。在这个分系统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能够制定并分发各种计划,?调测控系统和整个地面应用系统的任务,监视、控制其他分系统和月球探测器的工作,及时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科学探测与实时数据接收、处理和各种探测产品的生成。研究人员还将在这里完成对月球探测器的管理,以及天地对接试验和月球探测器的在轨测试,它是整个地面应用系统的“神?中枢”。
所谓数据接收,就是接收“眼线”所发现的情报。“嫦娥一号”采集的数据?过卫星上的传输天线向地面发射。星上的数据传输天线有两个,一个是指向地球的定向天线,另外一个是没有固定指向的全向天线。由于地月之间的距离太遥远,要接受“眼线”的情报,必须采用大口径的接收天线,降低天线及接收机的噪声温度,并采用新的信源压缩方法和信道纠错编译码等通信技术,以改善信道传输质量。因此,在北京密云水库的北岸建设了一座直径达50米的天线;在云南昆明的凤凰山上,建设了一座直径为40米的天线,它们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数据接收天线。这两座天线时刻保持与嫦娥的联系,把“眼线”报来的情报全部收集、存储起来。数据接收分系统是地面应用系统的“情报站”。
所谓数据预处理,就是把情报站里的情报“?译”成一般人能看得懂的信息。“嫦娥一号”传回的数据是相当于密码的二进制数据,依靠数据预处理分系统,二进制数据被转换成能够被广大科学家使用的图像、谱线等信息。这个“?译”系统由一套大型计算机组成,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能把月球探测器接收下来的探测数据,自动转换成国际标准格式的数据产品。数据预处理分系统是地面应用系统的“批生产梦工厂”。
所谓数据管理,就是为海量的信息建立仓库并实施管理。“嫦娥一号”发回来的信息可以说是海量的信息,为了实现存储有序、方便查询和调用,必须先给每个数据都起个名字,然后分配到不同的“库房”里,相当于中药房把采回的草药加工后,放到不同的中药格子里一样。数据入库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取用”,但是用户必须要有身份证明,就像我们去药房取药必须亮明处方一样。数据管理分系统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而且还根据使用需要把用户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只要你通过了身份认证,确认了你的等级,你就能根据自己的权限,获得相应的数据。数据管理分系统是地面应用系统的“智能管家”。
所谓科学应用与研究,就是对各种标准数据进行深加工。这是整个探月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组织全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对标准月球数据产品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大会战,他们要加工出能够很直观地反映月球表面各种特征的图片、文字,例如月球表面的“立体地图”、岩石类型和有用矿藏的分布图等等。当然,更长期的任务是,如何开发月球造福人类。
txt小说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