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西:“我没有卖掉它,现在它还在我美国的账户上。”
梁:“额……好吧。”
原来美国的交易费很贵,它不是按比例,而是按次数。这样很不利于小户。
陈小西举例他用过的一个网上交易系统,每做一笔交易扣5美元交易费。回国之前,他开始收拢投资,把所有的银行账户和股票账户都转到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每一笔网上交易费用是24。9美元。回国之后,陈小西的这些美国股票账户就没有动过,一是因为交易费高,二是因为一旦赚钱就需要缴税。
2015年12月,陈小西离开生活十年的美国,决定回国。
很多亲戚、同学、朋友纷纷为他这一决定惋惜。很多人认为美国比中国好。但他不这么看。
陈小西说,自己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就感受到美国在走下坡路。
生在商贾之家,梁自然记得2008年波及全球的美国经济危机。对于陈小西事后诸葛的说法,她不置可否,要知道那时候陈小西还只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足不出校园才是他生活的常态。
似乎感受到梁的半信半疑,陈小西便把做判断的过程说了出来。
从大二开始陈小西热衷打网球,跟一位华人老师一起做网球搭档。老师在美国各个地方买房子。有一天,老师跟他说:“美国经济马上要不好了。”他问老师怎么得来的。老师说她定了一个“房子断供-银行拍卖”的推送。发现推送的内容越来越多,由此老师断定美国的经济马上要不好了。
陈小西解说:“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下滑,泡沫破产,股市低靡。为了刺激经济,国家下调利息。利息降了之后,房价开始暴涨。房市越涨,越吸引投机的人。打网球的老师也是这种情况下不断买房的。
要知道,美国人跟中国人很大的不同是美国人借债很多,很多人工作很多年还在还学生贷款、车贷款,如果连这么重要的房贷都断供了,那可以想象他们背负了多少债务!”
梁:“这么说,是你的老师发现了美国在走下坡路。”
第155章 坐而论股道
陈小西点头,若有所思之后马上又摇头:“我个人也有类似体会。那时我大三即将结束,开始为毕业后留美工作做前提准备。我做了一些调查,万一我毕业后想工作两年再回国的话,我需要确认我去哪个州找工作。
记得我那时我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上说美国的中位工资是2w美元,硅谷中位工资是4w美元。我打算去硅谷寻工作。后来又发现,美国的中位房价是20w左右,而硅谷的中位房价是50w左右。感觉顿时不好了。在美国看似赚很多钱,但购买力有限,即使是高薪的硅谷,意义也不大。
我的老师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之后,并没有改变她的过往生活,对她来说这个结论只是一种看法;我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后,便决定我一定会离开美国,我认为这是一种事实。”
梁不觉轻笑一声,为陈小西的认真到可爱的较真态度。笑声中有认同,同时也不乏欣赏。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同年,陈小西被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看在学费全面,外带全额奖学金的份上,陈小西接受了。
美国经济危机最后导致在美国有150年历史的投资银行莱曼兄弟倒闭。陈小西从中学到了:自己的预判比外面的专家宣传更值得信赖。
“这对我日后的投资大有裨益。”陈小西说。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多为两年制。陈小西因为一贯成绩优异,加上对所读专业“环境保护”又兴趣缺缺,于是干脆花更多时间揣摩起股票经来。
2006年得出“美国经济在走下坡路”之后,2007年,与想方设法毕业后留美的留学生不同,陈小西已经拿定主义,毕业后回国发展。因此利用放假回国探亲的时间,在上交所开了股票买卖账户只是没想到,2008年被保送读研。
他初步的打算是买20个股票,涨10%就卖掉。
哪知一入股市,就面临一个牛市。2007年头上,还有市盈率在10左右的股票。到2007年5月份,市盈率20以下的股票统统没有。这时候股指已经翻了个倍,从2600点涨到了5000点。
牛市里股价涨得很快。虽然他买的股票水涨船高都赚钱,但这种钱赚得有些心虚。看着日益升高的股价,他胆怯了,不太敢买,所以并没有真的买够20个股票。
这时候,陈小西发现一个现象:股票涨的时候,债券日益下跌。“对冲”的想法,第一次在头脑中诞生。
当年有种分离式的可转债,5年期限,利息只有1%,但是买债券,会白送权证。有人在权证上赚了钱,就把债券贱卖。100元的面值,陈小西买的时候只花了76元(5年到期仍旧会支付给100元)。他认为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打算每跌0。25元,就追加买一些。没想到后来它一路跌,跌到71元。他因此买入很多。 2007年,股市最好的时候,他的股票资产只占了总投资的15%,剩下的都是债券。
2008年,当股票达到6124点以后,一泻千里,跌到1600,跌去80%。那些追进去的人连退出的时间都没有。在股票跌的时候,债券一直在涨。因此股市跌的时候,陈小西的资产并没有随之跳楼。
“我跌了12%。”陈小西准确报数。
后来,陈小西看到巴菲特说过这么一句话:“别人赚钱的时候,我也赚钱,我尽量赚得跟别人一样多;别人亏钱的时候,我也亏钱。我肯定比别人亏得少。”心意大动,从此视巴菲特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