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万象更新,一年又始,朝中大臣们似乎找到了新方向,再度活跃起来。
朝臣们约好了似的,轮番上书,请求华太后让新帝尽快大婚,早立中宫。
唯恐华太后不应允,一名礼部郎中在奏疏中陈列皇帝大婚的理由,其中便有一条是以文帝为例。
文帝后宫一直人数寥寥,中宫之位更是一直空缺,后宫妃嫔未能有福气为文帝诞下一儿半女,正是说明了充容后宫的必要性。
文帝在时就因子嗣问题与朝臣争论数回,若是早有子嗣,不就不必费心在此类事上了吗?要像世宗皇帝那般,早早培养好皇位继承人,也不至于另选皇位继承人,重新学习理政。
再者,今上今年也有十八了,早日大婚亲政才是正事。哪怕今上对朝政不熟悉,也有宁王辅政,诸位大臣尽力效忠,亲力亲为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朝中呼吁声不小,华太后自然不可能视若无睹。
她心里清楚,太后始终只是代皇帝行使权力,终究是要皇帝亲政的。大婚意味着成人,可赵青炜实在令人放心不下。
这件事,华太后需要慎重考虑。
同在宁寿宫住着,华太后每日都会与薛太后说说话,今日正好提起此事,她也得问问薛太后这位皇帝生身母亲的意思。
薛太后听见华太后口中提起皇帝大婚的事,微微一愣,面上有些茫然。
华太后:“妹妹不必顾虑,畅所欲言便是。”
薛太后语气迟疑:“皇帝大婚立后是国家大事,立后要立贤,品行、家世都是很重要的。妹妹一直身处宫内,压根不知谁家的女儿好,让我说也说不出什么来,一切姐姐全凭决定。”
“我自会为皇帝挑选最好的皇后候选人,但选择谁,最终还是得看皇帝,毕竟是他的皇后。”华太后笑着道,“充实后宫可不止一位皇后就够了,还要多多选出妃嫔。这件事便由我安排吧。”
薛太后也笑道:“姐姐所选的,一定是最好的。”
“唉,我也是为了大兖朝。我平日是严格了些,但也是为了皇帝能早日亲政。大臣们提出让皇帝大婚,我是高兴的,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为当今皇帝效忠的准备。”
华太后说得高兴了,立刻向身旁太监福禄下令,让宁王进宫一趟。
宁王进宫与华太后商讨一番,领了懿旨,着令去办甄选秀女一事。
文帝宾天后一直沉闷的京城,也需要一些普天同庆的喜事了。
皇帝大婚、选秀,都是礼部的分内事,华明德一直等着华太后召他入宫委以重任,却迟迟没有等到,反而是听到宁王入宫的消息。
他再不能坐以待毙,入宫去见了太后。
华太后对这位弟弟已经没有什么话好说了,她曾恨铁不成钢过,也曾在失去至亲骨肉后短暂依赖过,但华明德的欺骗太令她失望了。
她可以让华明德高官厚禄,但绝不会让华明德有独权专断的机会,她对这个弟弟已经不复信任。
因此面对华明德的质疑,华太后只是说道:“我将这件事委托给了宁王,宁王自然会向礼部下达命令,你在礼部等着听令便是。你总是这般逾矩,动辄来向我质问,眼中到底有没有我这个太后,有没有章程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