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主角叫明鹰的 > 第423部分(第1页)

第423部分(第1页)

。”

花月仙忙拽了她一下,意思是你少说两句吧。严鸿打个哈哈道:“没错,那夷女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她一个女人家,若是被那鞑子王子给抓回去当众处死,也太可怜了些。我严鸿却不忍见此,因此保了她下来。”

孙月蓉强笑道:“当家的倒是好心。你准备如何安置这个夷女呢?”

严鸿笑笑:“我答应过辛爱黄台吉,不让她再活着在宣大出现。回头就找个寺庙安置她得了,免得招惹麻烦。”

孙月蓉轻轻哼了一声,不再言语。一直在边上不语的张青砚却柔声道:“相公,孙姐姐,这事儿就交给妹子我来办吧。孙姐姐现在有了身子,相公又有许多公务要忙。明儿我就去找那桃松寨,提前安排她离开宣大。至于寺庙,我认识的江湖朋友甚多,找个地方安置不成问题的。我这一路,陪了相公许多天,现在进了大同,安全应该没问题了,相公也好多陪陪孙家姐姐。”

孙月蓉喜道:“多谢张家妹妹了。”

严鸿偷眼看张青砚,张青砚冲他微微眨眼。严鸿心中明白,把手一挥:“那就青砚去吧。横竖我这里还有梁如飞和奚童护卫呢。需要多少银两,都从我这里支取好了。”

第七百二十六章 官样文章

次日,严鸿直接搬进了大同总督衙门。总督杨顺挂了,他的一摊子事就得自己先担着,千头万绪,可是烦死人了。

严鸿先把巡按路楷叫来,与他讨论公务。这路楷和杨顺在一起混了许多时日,称得上狼狈为奸,听闻杨顺在马莲堡以北战死,又听说杨顺的师爷阎儒被拿下了,是白莲教匪,直惊得魂飞魄散,生怕自个好基友倒台,自己受到连累。所幸他本也是严门一党,又见严鸿对他还客气,跟他讨教宣大的诸项事务。路楷这才放下心来,全心全意辅助严鸿,把宣大府的公务一一指点。只不过,这里面许多都是阎儒一手操办,路楷也只是知其大略,好歹比严鸿这两眼一抹黑的强。

对宣大府公务大致弄明白之后,严鸿又把宣大的文武招来,分配他们继续从事各自的事务。接着开始审查白莲教案。首当其冲自然是杨顺的师爷阎儒,锦衣卫在他身上用尽了十八般武艺。不想这位阎儒阎师爷,倒与当初济南那护教使者王玄,以及早几天拿获的副香主贺小辉之辈大不一样,骨头硬得很。被锦衣卫折磨得体无完肤,依然咬紧牙关,不肯招供。实在被拷问得紧了,开口也是破口大骂,或者含血喷人。严鸿见这位白莲教死党如此硬气,估计再折磨他也弄不到什么了,于是先下了重镣,严加看管。另一方面,却把杨顺身边的其他官吏,拿来分别盘问,又伪造了阎儒的口供去诈他们,看他们的反应。这么一诈,还真给他诓出三个白莲教的来。于是顺藤摸瓜,又从杨顺的亲兵营中抓出十多个白莲教的。虽然其中大部分没有做到什么高位。无非是些文武随员,但这已经足够让人震撼了。堂堂宣大总督府,居然也被白莲教渗透得这般厉害。

接下来,严鸿便开始准备给朝廷的奏折。这一趟宣大走下来。原本领的任务就多。偏偏又遇上了白莲教勾结蒙古人入侵的大战,可谓波澜起伏。严鸿要写的奏折纲领也多。

第一封是讲皇上安排的公事,即对杨顺在宣大府作为的调查结果。严鸿汇报,基本本着“大事化小”“轻描淡写”的方针,一方面强调杨顺在宣大府尽心尽力。经营边防,这一次连命都丢了,还不够么?另一方面也承认杨顺在一些工作,尤其是对自己标营的管理上出现疏忽,导致少数标营士兵存在着不守军纪,欺凌军民的行为,不过这些行为经查多数是在白莲教徒的刻意安排下作的。目的是挑拨边军内部关系。至于吴时来奏报的杀良冒功,杀良的事情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当时逃难的边民中,混入了大量白莲教徒。这个也是事实。经查杨顺正是为了消灭混入边民的白莲教徒,才展开围攻,其中误伤了一些边民,实属不幸,但至少杨顺的屁股是坐得正的,没有存心想败坏万岁爷的基业。至于说杨顺贪赃枉法,此人不敢说两袖清风,但在宣大呆了五年,也没有置办下太多产业,基本上尚未突破底线吧。

第二封讲破获白莲教案。在严鸿的描述下,由于白莲教匪首赵全阴险狡诈,更因为先前山东白莲教全军覆没而加倍仇恨疯狂,本次一方面用阎儒等卧底破坏边防,另一方面还试图勾结蒙古人入侵。这时候,是山西锦衣卫杨大业,以及被贬的沈炼沈青霞等人,觉察出蛛丝马迹,并且主动向钦差严鸿提供了线索。白莲教徒在沈家庄也有卧底,闻讯后竟然勾结附近的马贼,又从宣大官兵中的白莲教徒里组织了一批兵痞,血洗沈家庄。锦衣卫闻讯来救援,却已来不及,沈炼全家被害。尽管如此,根据沈炼送来的信息,加上杨顺也觉察到阎儒的一些痕迹,最终破获了潜入宣大的白莲教组织。

在这封奏章中,严鸿巧妙地把沈炼和杨顺的矛盾给敷衍过去,变成沈炼、杨顺和严鸿一起对抗白莲教。这么一来,横死非命的沈炼也就变成了为国尽忠,而杀死沈炼的黑锅,也就一揽子推到了白莲教的头上。反正在大明朝,任何无头案子都可以说是白莲教干的,更何况之后白莲教还策划了勾结蒙古人入寇,那就更足以坐实了。至于说证据,锦衣卫办案向来不需要证据,更别说严鸿手上还有几个白莲教徒。那阎儒固然是骨头硬,不怕打,副香主贺小辉却是个软骨头,有他在,什么口供弄不出来?如此一来,沈家庄灭门的案子,也就算揭过去了。严鸿心想,反正沈家庄的人已经被杀个精光,他们也不能从地底下爬出来反驳揭发对吧。至于说关在西村堡内的那几个沈家庄夜战的俘虏,回头随便捏造几分供词,拿着他们的指头强画押,然后直接杀人灭口,方便得很。

第三封则是介绍本次与蒙古军队的大战。奏折中,严鸿叙述西蒙古王子辛爱黄台吉,因为受到白莲教徒的勾结挑唆,率领号称十万的铁骑,分路入侵边疆。赖边庭众将忠心王事,奋力杀贼。那俞大猷车城保卫钦差,马芳铁骑血战马莲堡,麻禄抱病出征,为钦差解围,种种忠勇血气之事,自然是足尺加三,讲得天花乱坠。而宣大总督杨顺闻讯,也是亲自督率大军,前来迎战,并亲率标营当先陷阵,与数万蒙古骑兵浴血厮杀,最终马革裹尸,为国殉难,分外壮烈。全亏了杨军门的舍生奋战,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贼,取得马莲堡大捷。便是其实没捞上什么仗打的鲁魁、赵卿等人,严鸿也美言了几句,说他们各率兵马,出击塞外,牵制蒙军,对于东路大捷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反正花花轿子人抬人,这也是官场惯例。至于双方的战损,自然是要玩些春秋笔法的。严鸿承认诸位将士面对十万蒙古人时损伤不小,但将我方损失控制在万人之内,加上歼敌数字,顿时显得高大上了。

第七百二十七章 整肃宣大

除了描述战斗经过之外,严鸿在奏章最后还希望皇上尽快派遣能干的大臣来宣大,接替总督之位。毕竟此地乃九边要防,不可一日无主,严钦差毕竟军事上是个半吊子,撑不得大局的。

严鸿写战报这份奏章也是煞费苦心的。实际上这次对蒙古作战,他这个钦差和杨顺这个总督,早已是背地里暗地使绊子,杨顺按兵不动试图借刀杀人在先,严鸿驱人当炮灰实现借刀杀人在后,最后杨顺及其标营完蛋完全是严鸿自己一手促成的。但在表面上,钦差和总督两个内讧,这事儿不但打伤国朝面子,而且官司打到哪里,谁也占不到便宜,更别说名义上杨顺是严嵩的干儿子,严鸿自己则是严府长孙,他俩的矛盾公开化,无论谁是谁非,都无异于狠狠打了严嵩一记耳光。因此上,严鸿在做死杨顺后,反而给他报个督军杀敌,壮烈殉国的下场,杨顺里子虽然丢了,面子却有了,严阁老脸上也飞光。

严鸿想到此,一边在奏章后面盖上自己的印章,一边喃喃低语道:“杨叔父,你之前在宣大做的这些烂事呢,我给你掩盖过去了,毕竟还要顾及我爷爷的面子不是?你受阎儒撺掇,企图害我的事儿呢,我也不再提了,反而在皇上面前给你报个殉国,子孙都受福气呢。你就安心的去吧。”

把三道奏章写好封完,严鸿又给严嵩、严世藩和陆炳分别写了书信,统一分包,然后叫来陶智,令其送奏章和书信回北京。这一次他先斩后奏,宣大这边的大事基本上已经平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琐碎善后工作。因此其心情也不似济南那次这般紧张。

杨顺以前在宣大一手遮天,本地众文武大多趋炎附势,畏惧其权势,拼命巴结。虽则如此。因杨顺仗着严阁老义子身份。飞扬跋扈,独断专行。而且贪赃枉法不择手段。官场上的好处,尽管拼命压榨,敲骨吸髓,终究还是有限。你一家吃得太难看了,别人的便少了。加上大明此时尚在中期,多数官员潜规则之余,还是多少有点职业道德的。这么一来,宣大文武中的多数人,其实对杨顺是畏惧多于尊敬。现在杨顺死在马莲堡战场上,大家多数人是松了一口气。新任钦差严鸿虽然年轻。又是严阁老长孙,倒没有半点架子,而且看来更是个好相与的。尤其这马莲堡一战,宣大众将除了马芳、麻禄。其他的要么被杨顺派到别处,没有赶上打仗;要么跟着杨顺在黄狼坡裹足不前,贻误军机,这真要追究起来,别说立功,不被罢官就算好了。可严钦差对此全无报复,反而在奏章中给大家都加上些功劳,便是奉命镇守大同的张承勋,也得了个“巡行后方,平息白莲滋事,更催发粮草、援军,使前敌将士,放心上阵”的评语。这么一来,众文武知恩图报,谁还去给杨顺吊丧问疾?严鸿又把话挑明,杨军门殒于王事,小子这里是暂代,但诸多事务,还望各位多多帮撑。回头朝廷选派能员来了,账目若是交代不清,可不好玩。因此众文武也都尽力配合严鸿完成工作。总督杨顺之死,居然没有给宣大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损害。而那些长期被杨顺及其标营欺压的普通边军将士和民众,则更是暗中弹冠相庆。又看这新来的严钦差发放军饷、犒赏都很痛快,不曾如过去那样克扣苛严,更是谢天谢地。

等军政事务基本完毕,接下来给嘉靖皇爷办私事要紧。严鸿剩下的日子,主要就是与晋王、代王吹水打屁,顺带着走访各位郡王、将军、中尉,进一步对山西的宗室生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又自掏腰包,分批请宗室们吃了几顿饭。对于那些穷得掉渣的底层宗室来说,上次代王府组织大家一起迎接钦差,那是咬牙割肉随礼;这次钦差主动设宴,那是不吃白不吃的好机会。这一顿下来,山西的穷宗室们都感激钦差的好意。

严鸿又与晋商们多方往来,商议办商号、开海从商的大计。前番拘捕的数百名行商,也都放了出去。还有闲暇的时间,便在衙门后宅陪着孙月蓉说说话,或者带着姬妾们游玩省内名胜,看看龙山石窟、华严寺九龙壁,或者在塞外走马看月,日子倒也过得逍遥。

约莫过了半个月,北京城来了旨意,万岁爷赞严鸿此事办得妥帖,内阁六部商议,杨顺既尽忠王事,朝廷赐银千两为殡葬之费。已经调原南京兵部左侍郎江东任宣大总督。让严鸿再稍等数日,待江东来了之后,便回京交割。至于马莲堡等处血战的功劳,着兵部再加评议,另行升赏。至于抓获的白莲教匪首阎儒、贺小辉等人,着严鸿以锦衣卫严加拷问之后,就地凌迟处死,免得多生是非。

严鸿见皇帝口吻来得不差,也松了一口气。这时杨顺的两个儿子却也到了大同奔丧来了,见了父亲尸体,自然嚎啕大哭。严鸿也对这两位世兄厚加抚慰。

大家哭过之后,严鸿将两人邀请到后屋,关起门来,商议处置杨顺在宣大期间置办的财产。两位杨公子一听财产,顿时两眼冒光,屁颠屁颠跟着小阎王。严鸿咳嗽一声,对两位仁兄说道:“二位世兄,杨叔父在宣大为官清廉,但数年下来,也积累了一些财产。现银约有数万两,回头便交付与二位世兄。另有一些田庄、商铺,折合银两,大约也有十余万上下,只是急切间却带不走。不知二位世兄欲如何处置?”

杨顺的两个儿子听说有几万银子,已经是颇为欢喜。又听说还有商铺,连丧父之痛也消散了几分。长子忙道:“钦差大老爷与家父相处甚好,还望指点一二。”

严鸿点头道:“如此,我便斗胆建言。这些铺子田地,都在山西,若是坐地收财,往来麻烦。莫若将其变卖折现。只是杨叔父生前与晋商虽有些往来,听说在生意上纷争,也有不睦之处。而变卖田舍,又不能大张旗鼓,让外人皆知,否则影响叔父清誉,倘若被朝廷知道,那帮疯狗似的言官更要逮着不放,连我爷爷严阁老的清誉都要受损了。好在小弟我来山西后,倒是与晋商也有了些往来,愿帮二位仁兄联系买主。只是这价格大约要折扣些了。”

杨顺的两个儿子只要拿到银子,免得还要分给家乡的其他兄弟亲族,要紧道:“使得,使得,那就烦劳钦差大老爷牵线了。回头我兄弟定有酬谢。”

于是严鸿居中,联系了两名晋商,把杨顺在山西的产业分批买进。然而这两个晋商其实只是代理人,实则这买进的杨顺产业的,却是严鸿与几大晋商联手开的商号。严鸿一番花言巧语,便把杨顺市面价二十余万的生意,只用了八万五千两银子买进,那杨氏兄弟还酬谢他七千两居中费,里外里赚得不少,还让杨顺的两个儿子千恩万谢,扶着灵柩,带着银子回故乡去了。

再过数日,新任宣大总督江东赶到。此人乃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年过半百,二十年前便曾在宣大与蒙古人交锋,又曾在东南打过倭寇,称得上是国朝有名的儒将,在军事方面的水准,与那杨顺不可同年而语。他闻之边塞总督阵亡,因此快马加鞭,从南京火速赶来,一路上马都累死了三匹。严鸿见此人精干老道,倒也放心,便把宣大事务一一交接,尤其一再交代,说马芳、麻禄等皆是名将,不妨重用。之后,严鸿一行便在俞大猷所部闽军和锦衣卫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凯旋回京。

第七百二十八章 波澜重重

严鸿率领队伍回京,沿路上左顾右盼,来时的近三千五百闽军、锦衣卫队伍,如今已经少了好几百人,另外还有不少人带伤,也算是损折不少。另一方面作为收获,则是钦差的行囊里多了几十万两银子的银票和地契房契。严鸿看前面护卫的俞大猷,在马上沉默不语,以为他是心疼闽军子弟伤损,便出言安慰道:“俞老兄,这边关一战,全亏您老兄护卫我得周全。将士们伤折甚多,兄弟这里自己多出些银两,抚恤死者,伤者多发汤药费,老兄还请宽心。”

俞大猷答道:“将士既然吃粮当兵,为国捐躯本是分内之事。只是这次马莲堡之战,原本可打成大胜的,皆因杨顺胡乱指挥,弄成如今惨烈,实在心有不甘。”

严鸿心道,这事儿已经过了,打退了蒙古人不就好了么,你还啰嗦什么。跟这倔老头真是尿不到一壶,算了算了。他便转过头去和锦衣卫说话。孙月蓉此时怀胎已有数月,不但常觉身上乏力,而且口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