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海瑞的本章快马加鞭送入京师。直交陆炳由陆炳直接送到了西苑永寿宫。奏折中说明了本次下济南,赈济灾民的过程,查明刘才等人贪赃枉法之事,以及白莲教王玄等人的阴谋。末了,说明现在蒙古人和白莲教匪围城,祈请天子速发救兵。
嘉靖天子待看到奏折后,之前的喜悦情绪大为受挫,可谓是一惊非小。他虽然多少料到了山东会出大问题。但没想到问题已经大到这种地步。三司一巡抚外加巡按御史竟然全都落马,而且巡按御史可是一年一换人,连续几年的巡按御史都没从山东发现问题,那证明什么?难道真是刘才今年才变坏,或是那些御史是白痴?分明是这些年来, ;这些国家派出的御史言官,都已经被收买,欺骗天子。
随即又看到了,这里面还有白莲教、蒙古人的身影,更让天子大为震怒。天子也清楚的很。倭寇对于朝廷的危害终究不如蒙古人来的大。更别说如今白莲教已经从资深反朝廷武装进化成了带路党加皇协军,和蒙古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这便是足以动摇朝廷根基的大患。
再加上,这一次白莲教的计谋从谋略层面,确实十分阴险毒辣。首先他们在山东人为制造饥荒,制造流民,又抬高周边省份的粮食价格,导致北直隶的米价开始上涨。甚至连京城附近的张才等辈,都曾经在京师一带套购米粮,传播流言,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制造粮荒。真可谓是全盘规划,细致入微。
单说这次山东事件,如果不是严鸿等人处置有方的话,那济南在白莲教首脑的煽动、诱导下,爆发民变丝毫不足为怪。而那十万的青壮一旦被刺激得拿起兵器造反,接受了白莲教的洗脑蛊惑,再加上蒙古人,凭借山东本地兵马根本无法抗衡。到时候,这一支十多万人的叛军,大可以截断漕运,使得粮饷无法输送到边关,导致边军浮动。甚至他们还可以扒开黄河大堤,使得整个中原糜烂千里。
如果到了那一步,那想不调动边军南下都不可能,而库腾汗趁机破关南下,兵犯京师,里应外合之下,国本动摇,朝廷或许真有倾覆之险。从这个方面看,严鸿立下的功劳之大,实在是非同小可。
另一方面,锦衣卫对在青县拿获的那一对孪生白莲教匪大红小红姐妹的拷问,也是有了意外收获。这两个女子却不是王玄一伙,而是听命于板升城的赵全。
由她们的招供,赵全定计本是先在江南捣乱,以倭寇荼毒江南,使大明江南财税不能北输,再由山东起势,南北并进。同时,库腾汗、俺答汗同时发大兵东西夹击,给大明来个四面受敌,心腹开花。
可是,前者严鸿下江南,赦免了徐海,稳住了汪直,导致白莲江南攻略彻底失败。赵全这才派了自己安排在山东的两个仙姬前去,为的是在严鸿身边做个卧底,刺探消息。
把这些情况都过了一遍后,嘉靖暗呼好险,严鸿竟然两次救国朝于危难,真不愧是老严的孙子,是个可造之才。
除了这两桩天大的功劳,本章里的第三条更是让皇帝龙心大悦:济南起获白莲宝藏,疑为白莲教多年为匪,所聚敛的不义之财。因军情紧急,不及清点数目,需待战事平息才能清点上交。
天子对这条信息的关注最高。这白莲教传承几百年,三天两头折腾造反,从宋朝反到现在,虽然没成功过几回,但是生命力顽强异常。而当年方腊占据江南,席卷膏腴之地,更是不知聚敛了多少钱财。这几百年积蓄,自然非同小可。那都是钱啊,看见奏折上的几个字,嘉靖万岁爷仿佛都摸到了黄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就差口水流下来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一章内阁太极
嘉靖天子又想,至于说赃款的数目不清,数目不清就对了。这奏折是海瑞写的,他可是户部的人,要是数目让他查清了,那这笔钱只能进入国库,可归不了内帑,至于说能不能从户部匀点,分到皇家内库呢?笑话!户部肯拿半成出来,都得算集体良知觉醒。
可是这一个数目不清就好办了。严鸿看作风,可不是那种清流文臣。严阁老家的人应该是聪明的。只要严鸿还有张诚没傻到家,就知道这里面有手脚可做,如何隐瞒数目,如何瞒天过海这些技术性难题,自然是由他们去解决。皇帝要做的就是等着大批的财宝滚入内库之中,填补不足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济南不失陷的前提下。否则如果连济南都失守,几个钦差全完蛋的话,这笔钱自然就别想到手。
此外,严鸿向天子请求援兵,在这点上,让皇帝更是认为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严鸿不愧是严惟中的孙子,没有嚣张跋扈擅自调兵,而是直接请旨,这也让他对严鸿好感大增。心中暗自计较,只要这一番,他能给朕弄来三十万、不,哪怕是二十万银子,朕就升他个四品官职,再给他些别的好处就是。
因此见到奏折后,皇帝第一时间就写了道中旨,交由黄锦,命他派人前往昌平,传旨于蓟辽总督,命其调兵救济南。
至于为什么这圣旨不走内阁程序,还是这银子闹的。一走内阁,这钱的事。就又多了一股势力盯上。到时候内阁追着这钱不放。也是个极大的麻烦。
万没承想,老总督王忬居然不给皇帝面子,直接玩出了中旨不奉的招数,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北边告急,不能分兵东下!这大出皇帝大仙意料,也让天子直接出离了愤怒。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自己的圣旨居然被驳回。王忬居然敢以边情紧急,无力分兵当做借口,而拒绝发兵济南,这还要不要领导了?这还讲不讲组织程序了?
而且陆炳更禀报了,这段时间,北直隶、山东各地也颇不太平,发生了十几起白莲教暴乱事件。好在一来灾民主力都去了济南,留下的多半是走不了的,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战斗力?而光靠白莲狂信徒,也确实什么用都不顶。二来。就是严鸿预先吩咐各地人马安守本城,加强防范。因此白莲教的暴乱,方起即灭,即使是势力较大的,也没法对城池造成损害,没造成什么太大的损失。但这样一来,那些本地无法成事的白莲教徒,更纷纷往济南方向转移,严鸿那边的压力就更大了。
一想到一位年轻的忠臣(严鸿)命悬一线,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白莲宝藏已经被嘉靖皇爷脑补到了一百万两)即将离自己而去,这位皇帝陛下再也顾不上什么修道,什么炼丹。他连夜传见朝中三位辅臣,到永寿宫议事。
这三位阁臣,消息灵通,手眼通天,对于山东之事如何不知?得知济南那边出了大事,白莲教匪勾结蒙古人围城,自家孙儿危在旦夕,老太夫人欧阳氏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宝蟾也是天天求神拜佛,保佑公子无恙。唯有晚娘却是不哼不哈,也不见去叩拜神灵,只是命坠儿准备好了一条白绫,只要听到相公为国尽忠的消息,自己便自缢而死,殉夫尽节。
严门之中,愁云笼罩,只有二公子严鹄倒是幸灾乐祸,颇为得意。不料这位二少爷实在闹的有些过分,不知怎么竟然被欧阳氏听说了他兴高采烈的模样,于是老太太大怒,严鹄被罚了三个月的月钱不说,还被禁足在家里,禁止出门。
严世蕃闻听太监传诏,让老爹进宫面圣,则是神色古怪。自他得知刘才被抓住之后,便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如今,在严嵩准备进宫时,小阁老向父亲建议:“若是万岁问起是否要发兵救济南之事,父亲却不可执赞同意。我严家如今威权无二,若是被天子认为为一家之事,欲干涉边军调遣,那不免要怀疑我们有不臣之心。反不如以退为进,只说严鸿能为国尽忠是我严家的职责,当此之时,边军还应以谨守防线,防鞑子破关而入为先,以免有二次庚戌之祸。至于济南救兵,可使边关将帅与朝堂大员共议,以为万全之策。”
严嵩此时也是心系爱孙安危,乱了方寸。听严世蕃说的虽然有理,却总觉得不对劲,忍不住问道:“东楼,你这番话说出来,固然是冠冕堂皇,然而若是天子真依我之意,最终不发救兵,弄得济南失守,鸿儿又当如何?”
严世蕃道:“爹爹放心,徐阶老儿须不是个木雕泥塑,那三辅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