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复观看着舆图:“就是不知道周公瑾的大军藏在哪里?藏得真好,还能耐得住性子,让我们怎么也找不到。”
徐庶心里默默盘算着,突然对邓范说道:“士载,我在此地守着就行,你火速带着迁徙的黎庶回高要,往临允,加固城寨,
一定要保证两地不失,如若不然我担心不仅我大军尽数丧命于此,就连郁林、苍梧两郡都要有失,速去,速去!”
“徐先生,有这么严重吗?”
徐庶摇了摇头:“但愿我做的这一切都是无用功吧!”
邓范点点头,也不再管迁徙的黎庶了,火速乘一艘快船仅用了半天的时间便沿河西进返回了高要。
待见高要无恙,他才松了一口气,又命当地的守军加固城寨,多造箭楼哨塔,便又沿河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南下回到了临允。
本来以为临允和高要一样,都是无碍,却没想到临允却发现了江东军的踪迹!
他们声势浩大,起码有两万人,正在攻打临允的城寨。
邓范大骇:“江东军是如何跑到这里来的?”
好在江东军面对临允的城寨,攻击不顺!
这是邓范根据诸葛亮的兵书二十四篇上的安营扎寨篇再加上徐庶的建议搭建而成。
安营扎寨篇上关于在山谷、密林、河道、平原上如何安营的详细记载,详细到甚至让人感觉到军师是不是确实经历过。
要不然怎么会如此熟悉,而且描绘地还如此清晰明确。
在合浦,山谷、河道、密林三种元素都有,于是,邓范结合合浦的实际情况,在临允县旁边的河道上搭建了一个营寨。
并在徐庶的建议下,一城一寨互为犄角,能够通过河道迅速增兵。
而他当初离开这里的时候,徐庶建议留下三千士卒把守退路,所以士卒足够。
正因为这个原因,临允没有短时间内被攻下来!
“幸甚幸甚!”邓范果断入城接过防务,比之前的防守看起来更加滴水不漏了。
江东军数次攻城无果,中军之中,一人微微蹙眉:“这大寨怎的如此难打!若两郡皆是这等坚寨,
还说什么一战下临允,二战下合浦的话?县城里有没有之前联系的世家或土司?速速令其在成立举兵相应。”
“回都、都督,合浦郡、郡内已经找不到什么像样的世家或者首领了。”
“胡说,到底什么情况,难道一郡之地的土司和世家能尽数被杀光不成?”
那人面露难色地回答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实就是如此,那邓范小儿实在是太过残忍了。”
“看来合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啊,诸葛亮的弟子难道竟如此厉害?只是手段狠毒倒也罢了。
这一城一寨互为犄角却又进退相宜,如此大才果真还只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