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并未反对自己母亲赵姨娘所说,直接答应了下来,彩云见贾环应下,甚是欢喜,自己终于“飞到枝头上做了凤凰”。
实际上贾环能够答应此事儿也很是正常。
毕竟至少来说彩云与自己算得上是“生死与共”了,若不是她还带骑兵来救自己,自己肯定是变成鬼了,况且如今领导又从崇祯换成了永昌帝,又失去了京城之中荣国府的那些个关系,与彩云结亲并没有什么了。
之后贾环又去拜见了自己的新老板永昌帝,李自成给他赏了一些黄金和绸缎以作奖励,又发了一份赐婚圣旨予贾环教他择良日完婚,之后暂时先留在京中为大顺训练军队,贾环自然应下。
贾环那边如何暂且不论,此时若将目光转到长江之上。。。。。。。
一艘长的离谱的白帆黑漆大船吐着黑烟居于最前,之后是带着一艘艘的大号红单船,最后还有两艘载炮差不多六十门的夹板巨舰断后。
这一艘艘悬挂着蓝底三辰旗的巨舰,划过江水在风力或者蒸汽的推进之下逆流前进,在这片江水中则有不少仍然在燃烧着的战船残骸慢慢沉入江水中,还有泡的发白肿胀的残肢断臂,破木片木桶,破帆布顺着江流而下,其中却还有一面上书“吴”字样破旗也被泡在浑浊甚至因血水浸入染的有些发红的的江水中。
不用说,此地刚刚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水战,只不过沉没在水中的吴军只是明军这个完美胜利者的陪衬品罢了。
薛蛟带领的天津水师这段时间仗着明军战舰的大量速射火炮和机关枪轻松的摧毁了吴军作为杀手锏的纵火船,之后又靠着海境平上的8寸(274毫米)重炮直接摧毁了沿途上吴军的多个水寨,还用撞角撞开了多条封江的铁链,如今整个舰队再行半日就能到南京了。
“殿下,如今快到南京了,有何指示?”海境平号巡洋舰的司令塔上,薛蛟问林沁道。
“把江南大营打下来,让军队稍稍做做休整,然后夜里进攻南京城。”林沁轻描淡写的把此事儿安排了下来。
实际上甄家这段时日里一直在经营着淮南防线以及依靠鄱阳湖为进攻基地向着武昌进军,并且派遣了几乎所有重兵到淮南防线布防,然而千算万算却根本没想到明军会从海上杀过来,结果就是松江几乎是完全空虚的,后来直到天津水师行至江阴一线吴军水师才反应过来。
但是反应过来归反应过来,依旧无法弥补这巨大的差距。。。。。。。现在英勇的吴军水师已经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尽管他们使用了从水面炮战到封江铁索再到纵火船等各种招数,但是依旧没有阻挡的住这支水师,也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林沁的明军杀到南京的力量了。
。。。。。。。
“轰——轰——”一发发的大口径炮弹砸在江南大营中,在平整过的坚实地面上砸出来了无数深坑,若是落在建筑上则是直接把木砖建筑一炮炸的垮塌。
这座坚固的古典时代来说称得上高标准的营寨终究扛不住这威力巨大之8寸“神威大炮”,包铜的水寨门被巨炮轰炸下很快的垮塌,几十艘载着重炮的红单船甚至直接顺着水寨门的水路开进了水寨的小海之中,靠着布置在桅盘上大量克虏机关铳的火力掩护之下嚣张的放下士兵登陆。
虽然此处还有留守的差不多一万人规模的吴军驻扎在此处,但是这些人在整个舰队上百门各式大炮的轰炸之下是全面崩溃了,只一轮舰队总齐射,他们就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了,最后那穿着灰色军装的公主亲兵团扛着一面日月三辰旗在江南大营的制高点升起来,表明此处已经被明军给光复了。
而这其实也就是大概半个时辰的时间而已,甚至最大的难度也不是与此处的吴军战斗,反而是让大型的红单船行驶到因为吴军疏于维护以至于有些淤塞的水寨之中的难度更大一些。
打下来此处以后,行使着监国权力的林沁公主先是拟写了一份圣旨——这还是崇祯给的那一打敲过了章的空白圣旨,圣旨中说只诛杀甄贼首恶,其他被迫从贼的都可以赦免,圣旨之下就把刚刚战斗之中抓到的吴军俘虏全给赦免了,当然以上的赦免也只是免的死罪,活罪难免,俘虏全部编入忠贞营,在之后的战斗中作为敢死队使用。
打下江南大营让明军有了一个极好的落脚点,既可以靠着寨墙防御可能出现的吴军,也可以依靠此处作为后勤落脚地,而且大营之中经过了清点以后还发现了不少剩余的物资,例如粮草和火药都缴获了上万斤,留存的军械也够装备差不多几万人的了,只是不知道甄铸为何没带走这些。
统计了在江南大营之中的各项缴获,又安置了俘虏完后,林沁立马下令全军五千余人(如果再算上忠贞营大概有一万余)分批埋埚造饭,分批休息,分批警戒,而水师则继续开出水寨,在江面上游奕巡查可能的吴军水师再来偷袭。
林沁打算等几个时辰之后天黑时趁着夜色,让自己手下那支装备先进,火力强大的亲兵营发挥更大的威力,靠着这些三百年后的武器快速夺取城门和整个城门配套的瓮城,然后再打开城门让主力入城,再拿下南京城中的重要节点就可以说这次出征已经成功了大半了。
至于那伪帝甄铸如今,抓不抓得到林沁反而不怎么关心。
毕竟政权合法性是需要大义去支撑的,若是南京城才丢了一个月就被明军光复,那甄铸自然失去了大义,那些投靠甄铸的墙头草们也会失去对他的信心,然后立马再转头跳车到大明一边来,作为曾经林如海身份混迹官场这么多年的经验,林沁是很清楚这些人的德行的。
喜欢红楼之假裙钗石头记()红楼之假裙钗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