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广东人抽和天下吗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要修缮锦州等三城,同时开展屯田,这在紧张的战斗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袁崇焕决定与后金和平谈判,以争取时间来实现上述计划。这就是所谓“以和为守”。

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经过一番十分激烈的斗争,皇太极(第八子)凭借手中兵权,夺得了后金汗位。他上台之后,雄心勃勃,决意继承父业。为入主中原,整顿内部,强化汗权,稳固后方,东败朝鲜,积极准备对明战争。

皇太极是极精明的人。当努尔哈赤死时,袁崇焕派人去吊丧,乘机试探对方的态度。皇太极当时正处于争夺汗位的关键时刻,也正想与明暂时休战,以准备下一步的进攻。于是双方就开始议和。明朝许多大臣或是不懂得袁崇焕进行议和的真正用意,或是为了打击排挤他,均非难他的议和策略。他奏告皇帝曰:“锦州三城的修筑不可中止,移同屯垦也已经开始,倘使打了起来,就将中途而废,前功尽弃,所以姑且用和谈的办法来做缓兵之计。”

皇太极也看出了袁崇焕的计谋所在,去信曰:“你口头上说要和好,但又派遣哨卒进入斡方地区,还不修筑城堡,可见你言不由衷。我方将帅对你实在是怀疑的。”后金在做好准备之后,于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发动了进攻。 。 想看书来

袁崇焕:(3)

宁锦大捷 5月11日,后金军包围了锦州。这时锦州城已大体修筑完工,总兵赵率教率部下三万人乘城坚守。袁崇焕估计到宁远这个军事重镇,后金一定要来攻的,他决定自己仍旧镇守宁远,另派部将尤世禄和祖大寿选招骑兵四千去救援锦州,同时派一支水军从东面去牵制对方。祖大寿的授军将要出发时,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在28日直扑宁远。祖大寿军就与从前屯来的满桂军合在一起,在城南沿摆好了阵势,准备迎战。宁远城上四周,架起了火枪和大炮。上次吃过大炮轰击苦头的后金兵,知道迫近城垣作战对他们不利,只是自找炮轰、找死,于是想引诱城外的明军离开营垒到远处去战斗。可是明军并不傻,他们坚守不动,皇太极无计可施,就下令攻击。满桂、祖大寿等将领率领军队同后金军在城外血战,满桂身负重伤,还奋力拼杀。城内明军同时开炮轰击,杀伤了大量后金军。后金军在宁远作战不利,回师攻打锦州。锦州城墙坚固,护城河很宽,攻城艰难,城上打击的炮火,威力很大,后金军死伤无数,只好在6月5日撤围退兵。

这场“宁锦大捷”,大大振奋人心。袁崇焕告捷报中指出:十年来调动了全国的军队,不敢步后金先锋,去年宁远一仗,也只是从城上发射炮矢石;现在一刀一枪地面对面交锋来,一声令下,分路追击,各路军队都立誓打败敌军,这是过去所没有的。

宁锦大捷,充分体现了袁崇焕高超的指挥才能,也反映他正确的作战方针,尤其是把军民组织起来,形成一支能守能攻的坚强力量,这是我国军民团结、共守疆土的成功范例。

保卫京师 崇祯二年(1629年)关外大旱,女真地区“人无衣食”,依附于后金的漠南蒙古诸部,粮食无资,人俱相食。后金为了摆脱困境,遂联合科尔沁等蒙古部,破墙入塞,南犯明进京师。

11月,皇太极以蒙古部为先锋,统兵西进。仅仅三日,自大安口以东喜峰口以西的大片土地均为八旗兵所占。不久,遵化城攻陷,八旗兵向北京方向进发,直逼京东门户通州。袁崇焕得知皇太极进攻遵化,决心“背扞神京,面拒敌众”,堵塞诸备旗兵西向京师之路。他在从宁远往山海关的途中,提前三天赶到通州,同八旗兵对峙。皇太极本有意避开骑将袁崇焕,飞袭京师,怎料袁崇焕骤至,故连夜驰驱西犯京师。袁崇焕也率辽兵直奔京师,赶在后金军之前,列阵于广渠门外,严阵以待。

12月20日,八旗军抵达北京城下,“峰火遍近郊”。先是崇祯皇帝急命大同总督、宣府总督、应天、陕西、凤阳、郧阳、浙江各省巡抚俱“勤王入卫”,但均未按时抵京,京师一片慌乱。北京告急。北京城门紧闭,重兵屯驻。这场激烈的保卫战主要在德胜门、广渠山和永定门等处展开。

德胜门之战,由皇太极亲率大军主攻,1月3日开战,宣府总后侯世禄和袁崇焕大将满桂在城下奋勇搏斗,力阻截敌军,不让进一步,敌军在城墙上发炮轰击,炮弹落入两军之中,敌死伤甚重,满桂兵也误伤甚众。满桂负伤,开德胜门瓮城,满桂带余兵继续死守城门。

永定门之战,明总兵孙祖寿、麻登云、黑龙云、满桂等,率领四万骑兵守卫,四面结栅、四面列枪炮,严阵待击。1月19日,满旗八旗军摇旗呐喊,毁栅而来,明军死守阵地,奋力拼杀。八旗兵伤亡极重。明军牺牲也不少。总兵官虽然有的被俘,有的阵亡,但永定门还是被明军控制着。 。。

袁崇焕:(4)

广渠山之战,则是由袁崇焕督师、祖大寿总官迎战。1月3日,当德胜门激战的同时,皇太极派多尔衮、多铎、豪格、阿济格、阿巴泰、莽古尔泰等贝勒,率领八旗精锐数万人,命恩格德尔、莽果尔岱等亲领蒙铁骑数万人,向明军在广渠山的守军扑来。先是,袁崇焕命祖大寿在广渠山之南,王承胤在北,自率九千骑兵在西,形成三角鼎立之势,依险设伏,严阵以待。八旗兵的前锋部队先向南直攻祖大寿阵地,祖大寿率军奋力抵抗,使敌军前锋受挫。敌军向北直攻王承胤军,也未能奏效。接着,向西冲杀袁崇焕阵地,袁崇焕身先士卒,冲在阵前,与敌军搏斗,马颈相交,奋不顾身。阿济格贝勒受箭伤,所乘之马创死;阿巴泰贝勒中伏受挫。八旗兵溃败混乱,明军乘胜追杀,一直追至运河边,八旗兵“精骑兵冰陷,所伤千余”,终于溃不成军,狼狈遁去。京师军民在袁崇焕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广渠门的大捷。

广渠门、德胜门和永定门之战,八旗兵不能越池所破,反而弃马丢尸,溃不成军。尤其在广渠门外,遭到袁崇焕等明朝将士的沉重打击,损失更加惨重;时明廷“勤王之兵,先后王者二十万”;皇太极劳师远犯,久暴兵旅,地冻天寒,粮草匮乏,所以八旗兵久攻北京不下,只好饱掠京畿,退兵出关。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更充分体现袁崇焕忠贞报国之心,坚毅的民族气节,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

北京保卫战胜利了,袁崇焕立下了殊勋,却遭到阉党的诬陷和皇太极的反间计,1月13日,崇祯帝下诏将其入狱。

原来当袁崇焕在关外与后金军议和为缓兵之计的时候,朝廷中已有人对他进行攻击。后金军一攻入关内,打击袁崇焕的人又散布袁崇焕勾结后金来威助朝廷求和的谣言,崇祯帝听了大起疑心。当袁崇焕提出让部下将士入城休息的要求时,就被拒绝。皇太极探知这一消息,甚喜。

刚好,后金军在攻京城时捕到明廷二名太监。他派两个将官在囚禁两个太监的地方假装说:“今日退兵,及皇上密计。适间见皇上走向敌阵,对方有二个相见,谈了好长一阵子,恐是袁督师有密约。看来大事成矣!”这席话故意说给二个太监听,看守也故意放松监视,一个姓杨的太监乘机逃回京城内,马上向崇祯皇帝告发他所听到的秘密。崇祯帝一听之下,与过去所疑的事一印证,认为确有其事,就在十二月初一日把袁崇焕逮捕入狱。

袁崇焕的被捕,使他的部将十分恐惧。大将祖大寿和何可刚带了部队离开北京,逃出了山海关。袁崇焕的部队是抵抗后金军的主力,只有这支军队曾经屡次打败过清军,也只有袁崇焕这支军队享有极高的威信。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只好令袁崇焕在监狱里写了一封亲笔信,叫祖大寿等要以忠义为重,听从朝廷命令,不可轻举妄动。因为怕引起兵变事件。当祖大寿接到袁崇焕的狱中亲笔信时,全军都痛哭起来。祖大寿的老母已经八十多岁了,当时跟儿子在一起,问起了大家哭的原因,就对大家说:“督师现在还没死,何不杀敌立功,再向皇上要求保住督师的命?”将士们认为很对,当天就回师入关。他们奋勇作战,先后收复了永平、遵化一带地方。到崇祯三年(1630年)6月,孙承宗所指挥的部队收复了关内四城,把后金全军逐出关外。

袁崇焕:(5)

1630年8月16日,袁崇焕终于在阴谋诬造的“擅杀大将,勾引敌方来胁迫朝廷求和,谋叛欺君”的罪名下被杀害了。他惨遭封建时代残酷的磔(zhe哲)刑,被分裂肢体而死。他的妻子和兄弟受到株连,被流放到三千里外的边远省份。

袁崇焕蒙冤惨死,充分暴露出明末政治的极端*和黑暗。统治阶级中那些最卑鄙无耻最腐化的官僚,结党营私,为了谋求他们这个罪恶集团的私利和权力,竟然不顾国家的安危,竭力破坏袁崇焕的抗战事业,直把他诬害致死。明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崇祯帝,面临王朝统治愈来愈不稳定的形势,先是让袁崇焕担当复辽的重任,而一旦有人毁谤袁崇焕勾引敌方求和时,又顿生疑心,经不起皇太极的反间计,亲手作出了杀害袁崇焕的决定。

袁崇焕的冤死,也成为明王朝的统治危机进一步深化的一个标志。此后,东北的防务大大削弱,后金军几次攻入关内,威胁北京。1644年(崇祯十七年)3月,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直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宣布了明王朝的崩溃。

袁崇焕在抗击后金战争中保护人民安全的功业是值得肯定的。他做官廉洁,当朝廷抄他的家时,发现他当了这么大的官却家无余财。他与大多数只知贪财升官的人不同,他把全部心力投入复辽的事业。他在关外作的一首《边中送别》诗,正是他心灵的写照: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