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老爷子装聋作哑,这一折腾,就一直折腾到快要天亮,老两口子才又睡下了。
第二天,连蔓儿他们就得知了这件事。当然,具体是怎样她们并不清楚,只知道周氏半夜起来叫何氏干活,因此骂了一夜的街。
张氏往酸菜作坊去了一回,更是将周氏都骂了些什么都了解到了。对于周氏骂人的功力,张氏依旧怀着恐惧。
“……一点余地都不带留的,就顾着她自己骂的痛快。脸皮薄点,都能让她骂跳井了。我不是向着芽儿她娘说话,那有些话,她做婆婆的,咋就骂得出口!”张氏跟李氏唠叨。
李氏很慈爱地摸着张氏的头发。
“……当初你爹就夸你公公那个人,是个好人,有涵养。你婆婆那人,咱也没好好了解了解。就知道是个挺干净、利落的人。也听人说她嘴上不饶人。可也听说,她对大儿媳妇还行。那时候我们都还往好处想,想着咱嫁妆给的多,你又能干、和顺,她就算不稀罕你,也不能糟践你。谁承想……,让你受了那么多的苦。”
张青山和李氏,虽然都大字不识,但是却从不打骂孩子,更不会用肮脏的词句侮辱自己的孩子。没分家的时候,张氏对周氏那么顺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周氏骂她。
为了少被侮辱,张氏宁可吃别的苦头。
“总算熬出来了。”李氏和张氏同时叹道。
武二狗和武三狗兄弟走了几天,连老爷子的嘴上又长出一圈新的火泡。就在大家伙都认为,武家兄弟是骗了拿钱躲出去了的时候,这兄弟两人竟然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他们还带回来一个姑娘。
月末倒计时,求大家粉红支持,求1600票。
第七百三十三章 迫不及待
月底倒数第四天,急需粉红支持,求1650粉红o(n_n)o~
连叶儿在外面先知道了这个消息,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了连蔓儿。此时已经是傍晚,辽东府的冬天,白天非常短,今天又是一个阴天,这个时候,太阳就已经下山了。连蔓儿一家人正好刚刚吃过晚饭。
“竟然真的带了个姑娘回来?”连蔓儿有些吃惊,同时这件事也引起了她的兴趣。“那姑娘啥样,叶儿,你看见了没?”
“没看见。”连叶儿有些懊恼地摇头,“我是听外面的人说的。”
武二狗和武三狗兄弟是傍晚的时候进村的,因为他家住的是村头一个上坎上的一个独院,与别的人家之间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们进村的时候看见的人极少。
据看见他们的人说,跟着这兄弟俩回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脊背有些佝偻的老者,另外一个梳着大辫子,看模样就是个大姑娘。
最近村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武家兄弟去给连守仁说媳妇了。因此,那看见这几个人进村的人一下子也兴奋起来,就匆匆赶上前去,想要仔细看看。可惜,等这人走到跟前,这几个人已经进了屋。
一个村子里的人,攀扯起来大都沾亲带故,即便不是沾亲带故,那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因此,那个人就找了个借口要进武家的门,看一看,打听打听。但是可惜,武家老娘就坐在门口,谁也不让进。
“……说是人家闺女大老远地来了,得洗漱洗漱。还说那闺女面嫩,再说,也得先给老连家相看了,不能随便来个人就给看。还说,等亲事成了。那闺女就是村子里的人,到时候害怕看不着?”连叶儿向连蔓儿学说道,“反正就是不让人看。”
连蔓儿有时候也很爱热闹,听了连叶儿的话,暗暗地就有些扼腕。
“还挺神秘的。”连蔓儿扼腕道。
“听说从远处看,那个姑娘个头挺高,身子骨好像也挺壮实的。”连叶儿就又告诉连蔓儿道。
“还真带回个人来了?”张氏从外面进来,听了连叶儿的话。也好奇地问,“那个老汉,是那姑娘啥人知道不?”
“这个知道,武家老娘说的。是那个闺女的爹。”连叶儿就道。
来男方家里相看,自然要有长辈、亲属陪着。这个年代,主要还是这些长辈和亲属负责相看。如果是离的近的,陪同的人里肯定会有女眷,但这姑娘据武家兄弟说住的太远,那么一切从简,只有老父亲跟了来,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且,当初武家兄弟说的是。相看好了,立刻过彩礼成亲,姑娘的父亲跟来,是正当能做这个主的。
“这天都黑了,咋地还得吃饭吧,她们是啥时候相看啊?”张氏就问。
“这个他们都没说。”连叶儿就道。
“肯定得歇一宿,”张氏按照常理推断道。“大老远来的,又这么晚了,黑灯瞎火的,也不好相看。歇一宿,缓缓气儿,明天上午相看正好。”
常理是如此,但是武家又岂是能用常理推断的。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三十里营子四季分明。尤其是冬季格外漫长。这里的庄户人家自古就严格遵循着这种养生的规则。到了冬天,人们一般不会再午睡,只是晚上他们会早早的入睡。
庄户人家大多日子过的俭省,灯油也好、蜡烛也好,那都是要用银钱去买的。因此,到了晚上。只要没有什么要紧的事的时候,他们都会尽量少点灯。
已经入夜,三十里营子的大多数人家都熄了灯,准备入睡了。连家老宅的几个屋子里却都还点着灯。若是从外面看进去,可以看见人影来回的走动,似乎是在忙着什么。
“用这边的锅烧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