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以前强了。”张氏想了想,就道,
可不是比以前强了吗。连守礼自己盖的房子,如今自家养自家,从不会朝老宅伸手。就是伸手,那也是帮扶老宅。老宅的人自然不能再对人家颐指气使,想怎样就怎样。
“就跟我们当初刚分家的时候差不多一个样。”张氏又道,“老宅那边,就那么几个人。老爷子、老太太都指望他给跑腿。哪次有啥事,多数都是让他来。”
“三当家的,是个好人。”李氏就道。
就是糊涂,在某些事情上掰扯不清楚。不过这样的话,李氏和张氏都没有说出口。
一夜无话,第二天,连蔓儿家就派了一辆车,将张王氏送回了烧锅屯。李氏和张采云留了下来,每天就和连枝儿一起做针线。
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连蔓儿家的第一批填鸭已经养成了,第一批的烤鸭师傅也培训成功。用填鸭烤出来的烤鸭,大家也都尝过了,都是赞不绝口。权威人士鲁先生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边都准备好了,连守信和五郎又去了府城,花了两千两银子盘下一座酒楼。鲁先生、连蔓儿、五郎和陈掌柜商量画了图纸,并请工匠按照图纸将酒楼改建翻新,作为连记烤鸭店的店址。陈掌柜被提拔,就做了烤鸭店的掌柜。他也不负众望,带着人在三十里营子和府城之间来往奔波,将能准备的都准备的停停当当。
连记烤鸭店择了吉日打算开张,连蔓儿自然要去。
这天吃过午饭,外面准备了三辆马车,鲁先生、连守信和小七坐一辆,连蔓儿带着两个丫头小喜和小庆坐一辆,第三辆马车是家里的管事和小厮押送着几个人的行李,一行人离开三十里营子,先往锦阳县城来。
张氏和连枝儿娘儿两个则是留在家里,正好还有李氏和张采云在,娘儿四个正好作伴,院子里的事有李氏帮着照看,张氏也能轻松一些。另外,还将管事韩忠留了下来,照看外头的事情。
三十里地并不算远,一行人到了锦阳县城,就住进了柳树井胡同的宅子。因为三十里营子距离府城路程遥远,他们也没有赶路的必要,因此,就在锦阳县城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起身,往府城来。
从锦阳县城到府城,途中要经过三个县,晌午,一行人就在抚远县的县城内打尖,然后才继续上路,将近傍晚的时候,一行人终于来到府城的南城门前。
辽东府的府城,名为沈城。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要塞,经过多次的扩建。虽是傍晚,进出城门的行人和商旅依旧络绎不绝,连蔓儿吩咐出去,让马车慢行。
夕阳的余晖,将高耸的城墙和巍峨的城楼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ps 沈城为半虚构,请勿与现实对号入座。
第七百一十章 沈城新宅
第二更,求粉红。
沈城,因为是作为一座要塞存在的,它首先的一个特点就是坚固的青砖城墙,呈正方形,高而且厚。沈城的城墙,高三丈五尺,厚为一丈八尺。四面分设八个城门,方便进出。城门上设城楼,城墙四角设角楼,都是三层围廊式的建筑,巍峨高耸。
沈城城内,街道呈井字形分布,将城内的建筑分隔成规规矩矩的方块。城内主干道皆宽阔平坦,适于跑马已经兵车和炮车通过。而总兵府,也就是沈宅,正处于沈城的中心,也就是那个大井字形的中心。
连蔓儿一行人进了城,因为天色已经有些晚,所以特意绕开了中心较为繁华的街道,而是向东,沿着最外围的宽阔街道绕行。
松树胡同位于沈城的北面,是因为东街口两棵百年老松而得名。马车到了街口,五郎早已经打发人前来迎接。等到了门口,就见门楣上,还有两侧的灯笼上都写着连宅两个大字。
大门打开,五郎带着人亲自迎了出来。
沈城内的建筑,与这座城的风格很统一,大开大合,都是方方正正的大院子,宣朗开阔,房舍也是宽敞、气派。
连蔓儿在大门口就下了车,因为她和小七是第一次来,所以就一层层房舍这么一路看了过去。
进了院子的第一层房舍,进门的两侧有有倒座房各两间,上面是五间正厅,两侧东西厢房各三间。再往两侧,是两座跨院,下人的房舍、马厩等都在跨院,东跨院还有一个小小的演武场。
第二层院落是内宅,也是五间上房,两侧各三间厢房,四周抄手游廊。有月亮门通往东西两个小跨院,以及第三层房舍。
第三层的院落实际上是个大花园子,花木掩映中也有几处房舍,那是夏天乘凉消暑,或者是闲居静养的静室。
连蔓儿将整个宅子大约看了一遍,觉得很满意,那一千多两银子花的很值。而这一会工夫,小喜和小庆已经将她的住处安顿好了。
宅子内房舍众多。鲁先生、连守信、五郎和小七都住在前院,只有连蔓儿住在内院。连蔓儿将东屋空出来不住,只住在西面的屋里,她住里屋。外间屋是小喜和小庆上夜。
如今这宅子里,除了一家人从三十里营子带来的人,还有五郎另外买的几房人口。前面的事情并不用连蔓儿理会,五郎只打发了掌管厨房的周大娘、内院伺候的赵大娘和两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过来给连蔓儿磕头,听连蔓儿的安排。
正是安排饭食的时辰,周大娘拿了晚饭的水牌过来请连蔓儿的示下。连蔓儿仔细看了,略添减了两样,又嘱咐了周大娘几句,就将她先打发下去安排晚饭。另外留下赵大娘和那两个小丫头细细地说话。
赵大娘已经在宅子里伺候了一些日子,是个内管事,她将如今宅子里伺候的人员花名册拿出来给连蔓儿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