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相关联的一干犯人,例如何老六等,则是死刑,有立斩的,也有报批刑部来年行刑的。
连守仁、连守义、连继祖和二郎都保住了性命,四郎、六郎两个男丁免刑。而且在后来这段日子,一家人虽然都在狱中,但有连秀儿、郑三老爷的照应,也没有再受什么苦楚,这一大家子就该念阿弥陀佛,谢天谢地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想。
连守仁、连守义等几人一致认为,流放边远之地,一辈子除非遇到大赦否则都不能还乡。这和死也没什么区别。连老爷子和周氏舍不得,连守仁、连守义等人也不愿意。这一大家子商量着,依旧要郑三老爷再使一把劲。
连守仁做官也没白做,他知道有“以金赎罪”这一款。郑三老爷家别的没有,银钱可不缺。
“就老郑家手指头缝儿里漏出点儿来,也能把我们这流刑给免了。”
“他郑明生多大年纪了。娶了咱秀儿,他这便宜占大了。这个时候,他还不应该出出血?”
“咱秀儿年龄还,她女婿这年纪,怕是陪不了咱秀儿一辈子。那郑家前一窝、后一块的,以后她女婿没了,秀儿要想挺直腰杆子过日子,还得靠娘家兄弟、侄子。”
“患难才见真情那,郑明生他心里有没有秀儿,就看他这次舍不舍得拿钱出来了!”
“娘啊,真要流放,这一去,我们就没命回来见你老了。娘啊,以后谁给你和我爹养老啊,等你老百年之后,谁发送你老,谁给你老打灵幡、摔盆啊?”
“娘,让郑家出这一笔钱,碍不着秀儿的事。还能让秀儿趁这个时机,把家里那些个吃闲饭的该打发都给打发了。”
周氏就被动了心,送出信儿去要见连秀儿。
连秀儿来了,周氏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她让郑三老爷出钱,给连守仁、连守义几个赎罪。
连秀儿也并没什么见识,只一条心地听周氏的,从牢里回到家之后,就逼着郑三老爷拿钱、打点要赎连守仁、连守义几个的流刑。
郑三老爷为了让官府从轻发落连守仁、连守义这一干人,出钱、出力、上下打点,可谓不遗余力。他上了年纪,身体就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可连秀儿对此都无动于衷,只一门心思,要郑三老爷继续去打点,否则就哭闹个不停。
娇妻大过天。
这郑三老爷竟真的又打起精神,各处打点起来。要给连守仁等人赎罪,不仅要过硬的关系,还要大量的钱。郑三老爷四处找人托关系,又四处筹措钱款,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对。但是郑三老爷是铁了心,只要连秀儿满意。
或许他想着看到他如此辛苦的模样,连秀儿会主动放弃要求?
总之,欠款凑齐了,关系也打通了,将钱送进衙门,郑三老爷并没能亲自迎接自己的老丈人一家出狱,他病倒了。
连秀儿并没有在他身边,连秀儿带着人和车到大牢,接了连老爷子、周氏、连守仁、连守义等人要去郑家暂住,结果,马车还没走到郑家的门口,就传来了噩耗。
郑三老爷死了。
连日的积劳成疾,在加上众叛亲离,郑三老爷油尽灯枯。可怜他,为了娇妻陪上了身家和性命,临死的时候,娇妻却不在他的身边,只有闹翻了脸的几个老妾。
连秀儿傻了眼。
郑家为郑三老爷办丧事,连秀儿哭的天昏地暗。郑家人深恨连秀儿,只是郑三老爷在世的时候,大家都碍着郑三老爷的面子。现在郑三老爷死了,还是因为连秀儿死的。郑家的儿孙就有的想要将连秀儿钉进郑三老爷的棺材里。
没进郑三老爷的棺材,连秀儿已经吓的丢了半条命。
这个时候,连老爷子、周氏、连守仁、连守义等人都在郑家的大门外,唯有惶惶然手足无措。
还是郑家一位年高的长者在最后关头阻止了这件事,理由是不能损了阴鸷,……坏了郑家的风水。
最后,连秀儿逃得一条性命,从此以后,将会在郑家后院一个的庵堂内为郑三老爷守寡,度过她的余生。自做自吃,终生不得踏出庵堂半步。
连秀儿自己也答应了,虽然到了这个地步,也不容她不答应。
连守仁、连守义等人怕郑家报复,再将他们送回大牢,趁郑家办丧事忙碌,瞅了一个空子就逃了。
这个过程中,丢了两个人,即赵秀娥和英子。
至于这两个人是怎么丢的,没人知道。
就这样,这一家人将身上剩下来的东西都凑在一起,才勉强雇了车,狼狈不堪地逃回了三十里营子。
原来如此,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连蔓儿就更明白了,为什么连老爷子一到三十里营子,就想先在她家落脚,还死乞白赖非要带着连守仁、连守义等人跪拜御赐牌楼。
“老郑家的人心毒啊,”周氏哭嚎了这么半天,嗓子一点都没倒,“他们那是嫌一下子弄死了秀儿不解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