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热疗养生馆需要投资多少 > 第14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十(第7页)

第14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十(第7页)

配伍:配承山、昆仑主治小腿挛急;

配尺泽、上巨虚主治肠鸣腹泻。

委阳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膝部,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有腓总神经经过。主治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解剖:在股二头肌腱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有腓总神经经过。

配伍:配殷门、阴陵泉、行间主治腰痛;

配中极、三阴交、中髎主治小便淋漓。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膝后区,腘横纹的中点,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分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主治腰及下肢病症;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分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配伍: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主治腰痛;

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主治便血。

附分穴,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人体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干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输头颈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水湿上行天部位

[解剖]: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配伍]配大椎治颈项强痛。

魄户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等病症,斜刺0。5~0。8寸。

功能作用:止咳平喘、疏风宣肺。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3、第4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布有第3、第4胸神经后支。

配伍:配肺俞、中府主治咳喘。

膏肓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斜刺0。5-0。8

功能作用:散热排脂。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4、第5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4、第5胸神经后支。

配伍:1。配肺俞主治久咳;

2。配肩井主治肩背痛;

3。配百劳主治虚劳。

神堂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5、第6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痛。操作方法为斜刺0。5~0。8寸。

功能作用:外散心室之热。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5、第6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

配伍:配内关主治心痛;

配中府、天突主治咳喘。

譩譆穴,别名:五胠俞。譩嘻穴在人体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外散体内之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解剖]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