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导演季康宁不断刷新手中的平板电脑,表情阴晴不定。
现在是晚上十一点半,要是放在平时,第二天要上班的社畜打工人早睡了,但今天是除夕夜,哪个年轻人不熬夜倒数一下,因此网上异常活跃。
而距离叶知秋那条《我不是药神》的宣传微博发出已经过去半小时,这条微博的热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电影宣传海报倒没什么,但叶知秋那句“我从远方来,赴你一面之约”的文案威力着实有些巨大,现在这个社会,许多年轻人多多少少都带一些“文青”属性,不少网友都对这句话进行了转发、再创作等。
很快,微博热搜榜前十又多了个“我从远方来,赴你一面之约’”的词条。
很多不明所以的网友好奇点进去,再稍微搜索一下出处,自然而然就会看到叶知秋这条微博。
此时,季康宁已经有点坐立不安,没法保持淡定了。
要是一般的宣传就算了,但事情发展到现在,他隐隐看到了“病毒式传播”营销的影子。
这种情况在圈内有先例,比如前年就有一位阔别荧幕多年的演员新出了一部作品,引发了巨大关注。
这名演员在二十年前火遍大江南北,如今不少青中年都在童年看过他的影片,当然,以那个年代的条件,看的大多是盗版。
因此,当得知这位演员出了新作后,网上掀起了一股“欠xx一张电影票,是时候还了”的风潮,许多观众纷纷走进电影院,影片上映首日就轰下近3亿票房,后续也是一路走高。。。
说实话,这部影片的质量并非多高,从专业影评网上堪堪7。0的评分就看得出来,但偏偏就造就了一个累计28亿的票房神话。
后续很多专业人士将这部影片作为经典案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一个结论是一致的。
——那句“欠某某一张电影票”的话功不可没,至少在前期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
后面有不少剧组想复制这种“病毒式”营销的方法,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这种传播模式的核心在于“自发性”和“跟风性”,靠的是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网友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账号转发形成,不是简单靠水军就能推动得了的。
就跟“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这种风靡一时的文案有点类似,你得戳中广大网友的某个点才行。
季康宁觉得不能任由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否则可能会对《赌场风云》产生难以预估的影响。
两部影片的目标观影群体有重叠,那对那些抱着“没明确目标,看哪个都行”心态的观众来说,或许这条微博就是让他们选《我不是药神》的最后一个因素。。。
此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
季康宁往面前手机的屏幕看去,是《赌场风云》最大投资方的来电。。。
接通电话,对面第一句话就是“网上《我不是药神》的热搜看到了吗”。
季康宁从沙发上站起,走向书房中,说道:“唐总,我也刚关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