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财主说:“那么,把你的酒杯拿出来看看吧!我不信会比我这古瓷的杯子好。”
木匠从怀里掏出酒杯,倒上了酒,清脆嘹亮的笛声就从里面响出来,所有的客人都
听呆了。
这时,坐在新房里的黄娥,正又愁又恨的落泪。忽然,听到了笛声,那笛声和牧童
的横笛声一模一样,一时又惊又喜,心都要跳到胸口来了。
趁人没看见,黄娥不由自主地往房外走,偷偷溜到二门口,笛声更好听了。她又走
到客厅门口,笛声越加动听,竟完全是她的河边情人吹的笛声。这时候,她不顾客厅有
多少客人,忍不住把头伸了进去。说也奇怪,黄娥往里一伸头,笛声就停住不响了。
我之所以花费这么长的篇幅抄录这个童话故事,实在是我每肺想起它,心中就震动
不已。它的文字简朴,故事单纯,但它的力量却不亚于任何一个不朽的爱情故事。
它使我们感动,实在是由于它的象征意义_一个受命运摆弄的牧童,因为失去他的
爱侣而死在荒野中,但是他的爱不死,他的心不死,被野狗啃过,被野狼吃过,一颗还
活着的心却不化,最后被木匠刻成酒杯,用笛声来寻找他的爱人,只为了见爱人的最后
一面。当然,牧童并没有能和黄娥有完满的结局,酒杯在笛声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是一个
悲剧,但是“牧童的心”以悲剧证明了情爱的伟大,它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不朽。
在中国广阔的大地里,说给儿童听的童话,竟有许多是这一类鼓励、启示永不要对
爱失去信心,永远不在挫折中绝望的故事,它们歌颂着对爱情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至死靡他”的精神。
当我们听到“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的歌声时,是不是也能发出
“永远这东西我明白”像一个平凡牧童的心一样肯定的答案呢?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青山元不动
我从来不刻意去找一座庙宇朝拜。
但是每经过一座庙,我都会进去烧香,然后仔细的看看庙里的建筑,读看到处写满
的,有时精美得出乎意料的对联,也端详那些无比庄严穿着金衣的神明。
大概是幼年培养出来的习惯吧!每次随着妈妈回娘家,总要走很长的路,有许多小
庙神奇的建在那一条路上,妈妈无论多急的赶路,必定在路过端的时候进去烧一把香,
或者喝杯茶,再赶路。
爸爸出门种作的清晨,都是在端里烧了一柱香,再荷锄下田的。夜里休闲时,也常
和朋友在庙前饮茶下棋,到星光满布才回家。
我对庙的感应不能说是很强烈的,但却十分深长。在许许多多的端中,我都能感觉
到一种温暖的情怀,烧香的时候,就好像把自己的心清放在供桌上,烧完香整个人就平
静了。
也许不能说只是端吧,有时是寺,有时是堂,有时是神坛,反正是有着庄严神明的
处所,与其说我敬畏神明,还不如说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声音,它轻浅的弹奏而触动着我;
就像在寺庙前听着乡人夜晚弹奏的南管,我完全不懂得欣赏,可是在夏夜的时候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