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丰在收到来自韩冬的情报之后,灵机一动,当晚组织了一场进攻。
他亲自率领八千兵力,步骑参半,奇袭位于西线最西端的一座小县城。
他造出了三五万大军同时攻城的浩大声势,结果才打了一阵,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县城内的游骑兵就溃逃了。
可当韩冬占领南面城墙之后没多久,便发现了胡人的变化。
才刚刚弃城的那些胡人游骑兵,突然又杀了回来。
业丰注意到了敌军人数的变化,原本守这座县城的胡人,人数与他相当,差不多一万人。
但他们重返战场的时候,人数却只剩下了六千人。
占领一座小县城的战略意义不大,于是业丰便下令撤兵,然后迅速收集情报。
这一场佯攻,还真让业丰找到了敌军的很多情报。
业丰的探子在县城的北城墙外附近发现大量游骑兵的尸体,除此之外,还有一支人数约为一千人左右的游骑兵,一直在战线后方逛荡。
原来城里减少的三四千人,并不是逃散了,而是被游骑兵后方的督战队给砍了。
他们之所以会重返县城作战,也不是自愿的,而是被逼的。
随着情报快速收拢,业丰对那支游荡在后方的游骑兵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也怪不得,仅仅一千人,却能将逃散的万人杀掉三四千,还能将他们重新逼回城墙内来。
相比起其他游骑兵,那支游骑兵的装备更加精良,更加有秩序,也更像是一支军队。
韩冬所说的,胡人当中出了个领袖的情报准确无误。督战队就是那个领袖的人。
从刚刚抓回来的舌头口中得知,督战队是鲜卑部的游骑兵。
鲜卑部的首领,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名叫拓跋珪。
不止是城里的游骑兵,整条战线上的游骑兵,都是被拓跋珪以威逼利诱的手段钉在战场上。
对于拓跋珪的战略计划,这些散兵游勇也不知道。
不过目前业丰所掌握的情报,已经足够多了。
他迅速整合所有情报,传递给韩冬。
早在出征之前,韩冬就说过,游骑兵可能已成气候。
业丰非常佩服韩冬的远见,至少他也是现在才看出来,游骑兵真成气候了,而之前一点也没看出来。
现在胡人游骑兵最精锐的人,是鲜卑部的人,他们已经拥有了不俗的战斗力。
而鲜卑部的人并未投身战场,统一在后方督战。
韩冬在得到情报之后,立马调整战略方针,重新安排战术,并组织新一轮的进攻。
韩冬采用了之前业丰所使用的战术,将数万部队全部调动起来,一部分人造出全面攻城的声势。
不是佯攻,而是真打。
另外一部分精锐,则分别由各位将领率领,绕到城后方,突袭敌军的督战队。
韩冬本人,则只带领了一支一千人的骑兵,绕后突袭。
对于大兵团作战,韩冬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虽然还不清楚敌军的底细,可已经摸清楚了对方的大概情况。
只要将后方的鲜卑部督战队灭掉,城里的散兵游勇,就是一群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这一场突袭战,韩冬遇上了一位无比骁勇的年轻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