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王子,又都是年少从军,还都是德意志和俄罗斯这种实力差不多的国家,乔治自日俄战争声名鹊起后,弗雷德里希就经常被拿来和乔治进行全方位比较。
不过弗雷德里希和乔治的差距有点大,乔治现在已经是元帅了,弗雷德里希还只是少校,跟尼古拉差不多。
尼古拉还是有节操的,现在的军衔依然是上校。
日俄战争对于乔治来说只是牛刀小试,巴尔干战争才是真正的一鸣惊人。
俄罗斯帝国9月25号参战,奥斯曼帝国10月11号投降,乔治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俄罗斯人数百年的梦想。
这么短的时间,其他国家就算想干涉也来不及,奥匈帝国连动员还没有完成呢,巴尔干战争就已经结束,快到让人目不暇接。
“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思想其实也是快,德军必须在俄罗斯帝国完成动员之前击败法国,然后才有赢得最终胜利的可能。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德国人已经开始调整“施里芬计划”,对俄罗斯帝国的动员能力进行重新评估。
此前欧洲国家普遍认为,俄罗斯帝国至少需要8个月,才能完成动员。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欧洲国家惊讶地发现,俄罗斯帝国根本没有进行动员,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乔治从东亚调过来的援兵抵达保加利亚王国,则是暴露了俄罗斯帝国的真实实力。
乔治开始军改后,俄罗斯帝国就一直在裁军。
这就给了欧洲国家一个错觉,俄罗斯帝国无意发动战争。
这件事说来也是阴差阳错,乔治本来是想麻痹德奥联盟,没想到上当的却是奥斯曼帝国。
就在巴尔干战争爆发前半年,奥斯曼帝国也裁撤的部分军队。
和俄罗斯帝国不同,奥斯曼帝国裁掉的,是7万近卫军。
乔治裁掉的是战斗力不佳的地方军队,近卫军不仅没裁,而且一直在加强。
奥斯曼帝国居然将近卫军裁掉——
乔治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思路。
经过两年的调整,俄罗斯帝国近卫军规模现在是差不多40万人。
如果动员的话,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兵力规模增加到160万人。
这160万都是三年内退役的老兵,和自幼接受军事训练的哥萨克。
需要说明的是,160万并不是俄罗斯帝国的极限,这只是第一次动员。
所以在普遍意义上,欧洲国家在衡量俄罗斯帝国实力的时候,会将动员兵也计算在内。
原本欧洲国家认为俄罗斯帝国只能动员160万。
现在加上高丽和日本,俄罗斯帝国不算动员兵,实际上可以调动的兵力规模居然超过100万,这远远超出欧洲国家的估算。
既然海面下的冰山已经暴露,乔治也不介意暴露的更多一些,所以在这一次的罗夫诺演习中,装甲部队就在各国观察员面前进行了步战协同演练。
来吧,俄罗斯帝国不仅有40万实力强大的近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