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林战役,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后,孙权命周瑜率军北进,而他自己则统领一万近卫军,一直驻扎在陆口,一面督促着乌林新城的修建,一边时刻关注着荆北战局。
随着各种消息的接续传来,这一向,孙权的心,就好像是坐过山车,忽上忽下,时而跃迁高峰,时而跌入谷地,他就好像是个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哭笑怒骂,往往只在一瞬!其内心更是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齐涌心间!
一开始,孙权闻听刘备竟然抢先占据了江陵,恨得咬牙切齿,大骂其是阴险小人!不过后来,他又得报周瑜率军北进顺利,已近抵襄阳,又十分兴奋,似乎看到了打退曹操,乘机吞并荆州的希望!
可还没等孙权高兴多久,周瑜中计,被围困宜城的消息便接踵而至,使孙权的心彻底跌入了谷地,屁都吓凉了!周瑜所统江东军精锐,可是他手里唯一能调用的兵员,一旦覆灭,江东再无力抵抗曹操,将危在旦夕!
孙权焦虑不已,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救援周瑜的方略,可是却始终没能研究出个结果,问题其实很简单,他没有兵,怎么救援!曹操十几万大军,而他手里一万人哪够?
当然,江东各地,还有地方驻军五六万,如果全部调集起来,力量倒也还算勉强够用,可宜城危急,局势瞬息万变,哪里来得及?再说了,如果把地方和边境守军都调来荆州,后方老家不要了吗?
就在孙权急得茶饭不思,焦头烂额之际,突然有鲁肃派来的信使抵达陆口,传来一个好消息:汉中王刘纬,在临沮屯兵五万,并答应前往救援周瑜!
这个消息,令孙权欣喜异常,悬着的心,终于是落回去了一半!不过,他依然有所担忧,汉中王五万兵力,会是曹操的对手吗?此去,战况究竟如何,还未可知!
不过,这毕竟是解了孙权的燃眉之急,他的心情肯定比之前,好了许多,虽依旧很紧张,不敢大意,却是看见了希望!不过,当孙权看到鲁肃的那封书信时,好心情顿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愤怒!
鲁肃!鲁子敬!他怎么敢私下里与汉中王达成这样的个媾和条件!通商和承认刘磐为荆州牧倒也罢了,让自己从此再不踏足荆州?这个条件你也敢答应!真是胆大包天!
表面上看,以这样的三项口头承诺,换取刘纬出兵救援周瑜并不吃亏,可孙权在意的不是这个!他最介怀的是,鲁肃竟敢不禀报自己,就擅自做主,与汉中王达成协议,轻易替自己做出了承诺!
其实孙权内心当中最隐秘的痛,就是自己幼年继承兄长之位,统领江东,却受权臣辖制,不得自主!这个傀儡他早就当够了,如今长大成人的孙权,总揽军政两务,恨不得所有权力都抓在手中,他岂能容忍下臣不经禀报,便擅自决定如此大事!
不过,有一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讲的就是在古代信息不能及时通畅传递之时,为将者也可以临机决断,无须事事禀报,否则,来往通信,动辄途经千里,耗时月余,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孙权即使十分愤怒,气得把书信狠狠摔在地上,却没有完全丧失理智,他细细想来,在当时的情境下,鲁肃应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说不定是汉中王逼他做出的承诺,否则人家凭什么出兵去救宜城之围?
况且,无非就是几条口头承诺,即便已经落笔成文,形成了协约,也没有自己这个江东之主在上面签字用印,效力十分有限,孙权想着将来看局势如何发展,再决定是否承认也未尝不可!
孙权平生,最在乎的便是信义二字,可规律往往是,越在乎的人,往往越没有!正所谓缺什么,他才最在乎什么,便是如此。因此,孙权此人,虽然一直十分注重言行,想让天下人觉得他言而有信,可他却恰恰是最翻脸无情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孙权趁关羽北击襄樊,与曹军激战之时,突然翻脸,撕毁了双方的盟约,出兵一举侵夺了荆州,便是例证!连这种事他都能干得出来,几项口头承诺,又有何不能答应,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呗!
因此,暴怒之后的孙权,再三思忖之后,也是平息了怒火,把注意力完全倾注在宜城的战局之上!这才是重中之重,其他细枝末节,等将来再说吧!
值得一提的是,张昭在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竟然罕见地建议孙权亲统一万军,也奔赴宜城救援,与汉中王兵合一处,共拒曹操!
张昭的思路是,周瑜和那数万江东将士,可是你孙权的人,你没能力去救,人家汉中王替你去救了,你这个当主公的也应该至少摆摆样子,别寒了江东将士的心。
其实张昭清楚,凭这一万近卫军,去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他无非是想让孙权统兵,沿着汉水而上,奔赴宜城,做出个“御驾亲征”,与刘纬共同进退的姿态出来,其实并不需要真的参战,只是做戏就可以了!
而这么做的好处,也是一目了然的!可以想见,汉中王与曹操在宜城的一场大决战不可避免,如果孙权参与了,不管出力多少,将来万一战胜了曹操,战果分配上,便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可如果孙权不参与,那抗曹的功劳,便全是人家汉中王的,你孙权不但什么都分不到,还有可能被天下人耻笑,甚至令在前线奋战的将士们寒了心!
不得不说,张昭到底是老谋深算,他的这个建议,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有理有节,十分得当!更主要的是,孙权完全可以出工不出力,还能获得更大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孙权却拒绝了,甚至都没有犹豫!因为张昭的这个建议,是建立在汉中王抗曹能够成功的基础上,可曹军十几万人,战力精锐,岂能是轻易可以战胜的?也就是说,孙权其实对前景是看衰的态度,他不相信刘纬真能打败曹操!
孙权的想法是,刘纬此番救援宜城,几乎是以卵击石,前途未卜!客观上,也许真能解救周瑜,却未必能战胜曹操!如果自己再统兵前往,无异于抱薪救火,把自己也搭进去了,根本无济于事!
既然不能打败曹操,还干嘛要假装做戏,亲自统兵前往?面对曹军虎狼之师,即便不参战,也十分危险,他才不想以身犯险!
眼下刘纬这个蠢材,为了三项不疼不痒的条件,就去与曹军死磕,其实正中孙权下怀,如果他全军覆没了,正好,那三项条件也不用履行了!
不过,周瑜和那数万江东将士,最好还是能救出来,随后退守江防,凭天堑据守,抗曹南渡!相信以江东水战之利,阻止曹操进军江南,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孙权就这样错过了一次能主导未来的大好机会,继续按兵不动,在陆口傻等了好多天,宜城那边却再没什么消息传来!
孙权不禁十分担忧,刘纬是死是活,他倒不在乎,关键是困在宜城的周瑜和那数万江东将士,究竟有没有得救?难道他们连同蜀军一起,全军覆没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江东可就真的危险了,损失了这数万精锐,自己还如何据守天堑?没有水军阻挡,曹军渡过长江,还不是易如反掌?
就在孙权焦急不已,五内如焚之际,他突然收到来自周瑜的一封信表,顿时喜出望外,忙不迭地拆开来看!
--
作者有话说:
感谢:霖拔拔和leeshyly两位朋友的打赏支持!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