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家后山的瓜片,名气也出去了,这多亏明理大师,他喜爱品茶论经,有些乡绅,或是本地外地的名士,跑来见他,空空便泡了瓜片茶出来。
茶叶状似瓜子,口感醇厚,清香馥郁,若兰似蕙,新茶刚出,色泽碧绿喜人,实在是上上之品。
便陆续有人求购。
空空也是个人精,他不告诉别人茶叶从哪来,只说可以代买,于是白马寺就成了瓜片代售点。
谁说和尚不会做生意的?
瞧瞧白马寺老方丈,整日故弄玄虚的招摇撞骗,把一众善男信女,弄的五迷三道,心甘情愿的掏银子上供,就知道他们也不是真的四大皆空。
山里的野茶树多,品种不一,品质也不尽相同,炒茶的手艺也只她会。
有人见了,便也要分一杯羹,所以上山采茶的人渐多,还有人特意跑来跟她们打听。
这会,小沈家院里还坐着个老大娘,身边放着个篮子,里面装着两块腊肉,也不知搁了多久,那颜色……
“哎哟,这小院收拾的真好,以前郭家在的时候,一家子懒鬼,日子越过越穷,不像你们小姐妹俩,个顶个的能干,丫头,今年多大了,说婆家了吗?”
老婆子说的起劲,院里忙碌的沈家小姐妹俩,却只是敷衍。
沈清压根没理她,正要换上草鞋,去菜地锄草。
过了清明,园子里的蔬菜苗疯长,豆角,黄瓜,都要搭架子,辣椒地里要锄草施肥,还番薯地……
生意虽赚钱,但地里的活计也不能耽搁。
霍老伯身子大好,不用拐棍也能下地,便再也坐不住,时常拿着个小锄头,就在近前的田里忙活,或是锄草或是施肥。
幸好家里养着鸡鸭,每日将柴草灰掏出来,洒到鸡笼鸭笼。
既可以消毒,发酵过后也能制成农家肥。
至于家里的两头小猪仔,已长大不少,每日喂猪食,打扫猪圈,都是霍林一手承包。
她们家现在伙食好,一日三顿,几乎顿顿都是干粮,隔三日就有荤菜。
就是没有,那菜里也搁了猪油。
霍家祖孙俩,被养的红光满面,霍林更是蹿高了一大截。
至于买货送货,都是提前打的招呼,家里的米粮原料,都有镇上的米铺隔几日送来,她只需付个跑腿钱就行,也省得霍林每日往镇上跑。
想挣钱,也不能把自个儿累趴下,这是沈清的原则。
所以霍林有了更多的时间,帮着忙活家里的活计。
沈慧正在往头上绑头巾,打算跟妹妹一块下地,见这邹老婆子一直不肯走,便直接了当的对她说:“邹奶奶,东山也不是我们家的,山上的茶树更不是,您想采,去采便是,用不着跟我们说。”
邹婆婆心里有些不高兴,但面上不露,“茶树虽多,我们往年也采了回家制茶,却只能制出一些粗茶,并不是你们制出来的那个叫什么瓜片的茶,所以,你好歹告诉我一声,你们家的茶是从哪采的,我带上我孙女一块去采。”
沈清觉得好笑,“您从这儿上山,一直往南,方向别跑偏了,就能看到一片野茶树林子,那就是了。”
邹婆婆一拍大腿,“你早说呀!害我白在这儿耽搁这么多功夫,真是的。”
说完,起身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