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盛时期
张成思、潘树声绘国画《契丹与契丹文字》[101]
辽景宗勤于政事,重用贤臣如室昉、郭袭,使辽朝出现一阵清明。辽景宗对辽穆宗时谋反的皇族采比较宽松的政策,因而谋乱者少,上层比较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仍采不主动南伐中原、仅援北汉的方针。辽景宗前期,辽朝与北宋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宋太宗赵光义统一江南后,于辽乾亨元年(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北汉,辽朝派数万兵支援北汉。三月,辽军在白马岭与宋军交战,被击溃,辽将耶律敌烈等人战死。六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辽朝改变战略,把主要力量用以固守幽蓟。宋太宗乘胜进攻幽州,辽朝派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军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成功击败宋军,宋太宗仅以身免。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协助处理。
乾亨四年(982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病逝,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尊母萧绰为皇太后,并由萧太后摄政。当时萧太后30岁,辽圣宗12岁,而萧太后之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北宋开宝三年)被害,无嗣,使得萧太后也没有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辽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萧太后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撤换一批大臣,并下令诸王不得相互宴请,要求他们无事不出门,并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在这些行动后,辽圣宗和萧太后的地位才稳定下来。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在她执政期间进行改革,并且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契丹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辽圣宗亲政后,辽朝已进入鼎盛,基本上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朝风貌,反对严刑峻法,并且防止贪污事件。在文教方面,辽圣宗实行科举,编修佛经,佛教极为盛行。在位其间四方征战,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业。
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辽圣宗为了防止高丽与北宋结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统和十一年(993年,北宋淳化四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开城。之后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今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赠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之后辽圣宗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夏三朝鼎立的局势。
兴道衰落
契丹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宋天圣九年)辽圣宗去世,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即辽兴宗。辽兴宗生母萧耨斤(即法天太后)自立为皇太后并摄政,并把辽兴宗的养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迫死。法天太后重用在辽圣宗时代被裁示永不录用的贪官污吏以及其娘家的人。辽兴宗因无权而不能救,母子因此结怨。法天太后对辽兴宗并不信任,打算改立次子耶律重元为帝。耶律重元把这一事告诉辽兴宗。辽兴宗怒不可遏,于重熙三年(1034年,北宋景佑元年)用武力废除法天太后,迫法天太后“躬守庆陵”,大杀太后亲信。七月,辽兴宗亲政。修建陵园安葬齐天皇后。而后,把法天太后接回来,并与她保持十里的距离,以防不测。辽兴宗母子的感情裂痕始终没有填平[23]。
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势已日益衰落。而有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辽兴宗曾与其弟耶律重元赌博,一连输了几个城池。他对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非常感激,一次酒醉时答应百年之后传位给耶律重元。皇子耶律洪基(即为后来的辽道宗),也未曾封为皇太子,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已。这种下了辽道宗继位后,耶律重元父子企图谋夺帝位的恶果[23]。
宋夏战争后北宋内外交困之际,使得辽朝趁机侵宋。在征求张俭的意见后,一面派其弟耶律重元和萧惠在边境制造欲攻宋的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于重熙十一年(1042年,北宋庆历二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此即重熙增币。双方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辽兴宗还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宋仁宗也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因此,在辽宋和好之后,辽夏关系恶化并发生战争。辽兴宗两次亲征西夏,均遭失败,但西夏最后愿意向辽朝称臣进贡[23]。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辽道宗继位后,清宁九年(1063年,北宋嘉佑八年)七月耶律重元听从儿子的劝说,发动叛乱,自立为帝,不久被辽道宗所平,耶律重元自尽,史称滦河之乱。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耶律乙辛诬陷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有染,辽道宗听信谗言而赐死皇后,史称十香词冤案。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将来太子耶律濬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后来,一位姓李的妇女向辽道宗进“挟谷歌”辽道宗才把皇太子的儿女接进宫。
辽大康五年(1079年,北宋元丰二年)七月,耶律乙辛乘辽道宗游猎的时候意图谋害皇孙耶律延禧,辽道宗接纳大臣的劝谏,命皇孙一同秋猎,才化解耶律乙辛的阴谋。大康九年(1083年,北宋元丰六年),辽道宗追封故太子为昭怀太子,以天子礼改葬。同年十月,耶律乙辛企图带私藏武器到宋朝避难,事败被诛。寿昌七年(1101年,北宋建中靖国元年)正月,辽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当时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为妻。最后辽天祚帝于乾统五年(1105年,北宋崇宁四年)将一个族女耶律南仙提升为公主嫁给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劝北宋对西夏和谈。
走向灭亡
金灭辽之战
辽天庆二年(1112年,北宋政和二年)二月十日天祚帝赴春州(故址在今内蒙突泉县突泉镇西北约60公里的宝石镇境内),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长来朝,宴席中醉酒后令诸位酋长为他跳舞,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为意,但从此完颜阿骨打与辽朝之间不和。九月,完颜阿骨打不再奉诏,并开始对其他不服从他的女真部落用兵。天庆四年(1114年,北宋政和四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但是所有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天庆五年(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金收国元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同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定都会宁。[25]同年秋天,金军攻下辽朝黄龙府,辽朝受到严重的打击。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东京也发生高永昌叛乱自立。这场叛乱一直到天庆六年(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金收国二年)四月才被平定。五月女真借机占领了辽东京和沈州。
天庆十年(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金天辅四年)金军攻克辽上京,守将萧挞不也投降,到保大元年(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金天辅五年)辽朝已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内部又发生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爆发的内乱,最后辽天祚帝杀他的长子耶律敖鲁斡而结束,但是这使得更多的辽军投降金朝。保大二年(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正月,金军攻克辽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
天祚帝的流亡
由于位于辽南京的耶律大石与李处温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他们拥立耶律淳为帝,即天锡帝,史称北辽。天锡帝降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朝,乞为附庸。可是事未完成,他就病死,妻辽德妃称制,改年号为德兴。此时辽臣李处温父子觉得前景不妙,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贯,欲劫持辽德妃纳土于宋。向北私通金人,作金的内应。后她发现他们罪行而赐死之。当年十一月,辽德妃五次上表给金朝,只要允许立耶律定为辽帝,其他条件均答应。金人不许,她只好派兵死守居庸关,十一月居庸关失守,十二月辽南京被攻破。辽德妃带着随从的官员投靠天祚帝,被天祚帝诛杀[23]。
保大三年(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金天辅七年)正月,在上京的回离保(萧干)叛金,八月平定。保大四年(1124年,北宋宣和六年,金天会二年),天祚帝已经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儿子和家属大多数被杀或被俘,虽然他还打算收复首府燕州和云州,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保大五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白城子),被金太宗降为海滨王。金天会六年(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海滨王耶律延禧病故,遗臣萧术者对故主行人臣之礼。
余部势力
大石西迁和西辽疆域
在辽朝覆灭后,辽朝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金天会八年(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耶律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部西征。天会十年(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耶律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西辽(西方称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首都虎思斡鲁朵[23]。西辽曾一度扩张到中亚,成为中亚强国。皇统三年(1143年,南宋绍兴十三年),在耶律大石死后,西辽经历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鲁古与屈出律的统治。最后兴定二年(1218年,南宋嘉定十一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立国凡87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疆域
播报
编辑
领土范围
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到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到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涿州、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辽史》称“幅员万里”。[26]
辽朝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与渤海国。契丹会同元年(938年,后晋天福三年)辽太宗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统和二十四年(1005年,北宋景德二年)辽圣宗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最后确定了与宋的边界。
漠北地区于天显六年(931年,后唐长兴二年)设立“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统和二十三年(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建成了镇州、防州、维州三边防城(皆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西南),以镇州(又称可敦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达桑东北古回鹘城)为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并驻军镇戍,开辟屯田。西北路招讨司是辽西北边疆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负责镇守西北边疆地区,管辖阻卜等部落。辽咸雍四年(1068年,北宋熙宁元年)设置乌古敌烈都统军司为统辖两部的最高机构,其最高长官为统军使(有时仍称都详稳),由契丹人担任。僻处今鄂嫩河及贝加尔湖东南面的萌古部,在大康十年(1084,北宋元丰七年)向辽廷遣使进贡,其酋长接受了辽廷封授的部族官称号令稳、详稳,成为辽的属部,例如,成吉思汗的五世族祖,海都次子察剌哈宁昆(又译察剌孩领忽)受有辽朝的“令稳”(即领忽,小部族官)官号,四世族祖必勒格被辽廷升号“详稳”(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继任辽属部官。[27]辽代也筑有长城,称为辽代长城(辽边壕)。
行政区划
辽代的体系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军、城,309县(根据《辽史·地理志》)。
此外,辽朝效仿宋朝路制,相继设置了八个专司理财的路,分别是:上京路、中京路、南京路、东京路、西京路、辽西路、平州路、长春路。[111-114][115-116]
辽朝如同宋,也有五京制度,主要是为控制因战争获的土地而设置的,或是因为争夺一地而设置的前进基地。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