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他的拜师请求,两个室友相视无言。
还是纪令闻王顾左右而言他:“对了,这节讲座讲到哪里了?”
“年年都是老样子,走个流程而已,大家都不会认真听。”安柏也不会扯谎,示意她看向台上侃侃而谈的讲师:“十多分钟还在讲气温对人体的影响,对自我意识只字不提。”
纪令闻按着眉心:“这个讲师不是医务室出的人吧?”
李宝嘉看出了纪令闻的意思,让她别管那些有的没的,最好关注一下自己的精神指数。
这是早晚的事。
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
在宽敞的讲台上,那位讲师正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的言辞中夹杂着大量的口语化表达与专业名词,这样的混搭初听起来似乎颇有几分水准,给人一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错觉。
然而,仔细品味之下,却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那些所谓的专业名词往往被生硬地嵌入到日常口语之中,没有真正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缺乏必要的逻辑衔接和深入阐释,导致整个讲述过程显得支离破碎,难以形成一个完整而连贯的知识体系。
这样的讲述不仅无法让听众真正*学到知识,反而可能会误导他们的思维,陷入一种错误的认知误区之中。
但好在,讲师在台上天花乱坠,员工在底下昏昏欲睡。
纪令闻稍一抬眼追平了讲师,沉静眸中带着一丝极端的探究。
早就听说检查站是收益最高的工作场所,纪令闻不至于荣华富贵倒也不用为工时操心,除非有特殊原因不能缺勤,否则她也会冲着工时上岗。
如果讲座能在结束后发放工时,大家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听。
那她要是不听,难不成还会受惩罚?
讲师像是感应到了似的,点了纪令闻的名:“那么就请这位员工来谈谈,在你看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哪个更重要。”
“这个理论我们在前面讲过,我要求你如实、认真地回答,这也是你尊重讲座、尊重知识的体现。”
后面补充的这句,带着浓重的警告意味。
但纪令闻是开讲十分钟后才从后门溜进来的,一点没听。
礼堂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所有人的视线都朝着她汇聚,让纪令闻成了最显眼的那个。
安柏和李宝嘉都向纪令闻投去了别逞能的示意,就连郑嘉树也不停地朝她挤眉弄眼暗示,但她却仿佛视而不见。
纪令闻始终沉着冷静,无比自觉地站起身,拉开座椅还自然地说:“生命安全是基础,身心健康是保障,两者相辅相成,无法简单比较。非要评价的话,我认为您狗屁不通。”
最后一句话,直插要害,简直就是让人无法反驳的绝杀。
全场寂然。
众人都被规则驯化成了温顺的羔羊,皆已习惯了循规蹈矩,面对这位敢于打破常规的人,他们只敢在背后议论,却无人敢上前直面其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