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敖烈决定一面征召新兵训练,一面兴办书院,同时延揽德才兼备之人担任教习。
书院分为儒家、医术、兵法、工匠、商业、农业、法学和杂学八大科目。
商议完毕,徐荣缓缓起身,叹道:“徐荣承主公厚爱,本应驰骋疆场以报主公。
然如今徐荣身残,壮志不再。
愿隐居书院,将所学传授给有才之人,以报主公恩情。”
敖烈闻言,沉默不语,片刻后,应允徐荣:“既徐将军心意已定,某不再强求。
将军俸禄,按原职双倍发放,将军安心。”
旧人退隐,新人必至。
正逢敖烈与徐荣交谈之际,一士兵禀报,诸葛亮已至。
敖烈愣了半晌,大笑道:“吾之管仲、乐毅来了。”
随即起身,亲自迎接。
多年未见,诸葛亮更高大英俊,书生气少了,多了几分沉稳与智慧。
可见这些年他在庞德公门下学有所成,已从青涩少年成长为成熟男子。
"大哥。”
诸葛亮见到敖烈,仅吐出二字,便哽咽无言。
千言万语化作泪水,方能表达内心的激动。
"走,随我进府。”
敖烈简洁回应,上前握住诸葛亮的手,引他入府。
诸葛亮压制激动,反拉了拉敖烈的手臂,指向身后三人介绍:“这三位,是我至交好友,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
他们挂念于我,故不远千里陪我前来。”
敖烈松开诸葛亮的手,向崔州平等三人深深鞠躬,道:“多谢三位一路照顾孔明,某在此谢过,请一同进府品茶。
适才初见孔明,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见敖烈果然如传闻般待人宽厚,三人齐齐拱手:“多谢君侯盛情,叨扰了。”
回到大堂,赵云、马超等在南阳时就与诸葛亮相识之人纷纷上前热情问候,其余不识诸葛亮者,也知其名声,知他是敖烈钦定的首席谋士,皆起身致礼。
礼毕,敖烈回到主位,指着身旁座位对诸葛亮说:“孔明,坐这里。”
此刻诸葛亮无官无职,却被敖烈指定坐于身旁,足见敖烈对其重视。
敖烈视诸葛亮为管仲、乐毅,并非空谈。
诸葛亮微笑,未即刻坐下,而是向大堂众人行礼,开口道:“亮年幼,投效主公时间最短,又无寸功,怎敢居高位?望主公收回成命。”
贾诩原是敖烈麾下首席谋士,见诸葛亮举止得体,气度非凡,暗暗点头。
贾诩深知自己年岁已高,未来力不从心,培养接班人之事宜早不宜迟,让接班人早日成熟。
眼前的诸葛亮,正是个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