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物资,并非都是作战物资,有很大一部分是工程物资与民用物资,比如大约两亿吨水泥、七千万吨钢材、三千万吨粮食、一千五百万吨燃油。当时,考虑到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缺水,牧浩洋以至让后勤部门囤积了十亿瓶、大约一百亿升桶装纯净水,还准备了五千万份海水淡化药品。
现实上,物资准备已经过头了。
到最后,队只消耗掉了囤积物资的百分之六十,剩下的,全都用在了后来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中。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强大的战争潜力。
要知道,这十亿吨物资,都是在过去两年内生产的,而且还没有算上已经在战场上消耗掉的近二十亿吨物资。更重要的是,这是在所有中国人没有勒紧裤腰带,也就是没有使民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生产出的剩余物资。
对比一下,就能看出中国与美国在战争潜力上的差距了。
当时,美国囤积在澳大利亚的物资不到四亿吨,其中还有大约一亿吨是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生产的。也就是说,从美国运送到澳大利亚的物资只有三亿吨,即便算上之前的作战消耗,也不会超过五亿吨。更重要的是,到二零五四年底,美国国民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战争形成的影响,比如像黄油、鱼类、牛奶等生活物资开始定量供应,部分地区还在夜间进行拉闸限电。
现实上,中美两国的战争生产力的实际差距没有一倍这么大。
根据战后披露的的一些资料,在二零五四年底,中美两国战争生产力的实际差距在百分之二十以内。
导致美军前线物资仅有队一半的主要原因,还是过于漫长的运输线。
仅在二零五四年,美国就丧失了近三千艘大型运输船,总载重吨超过十亿吨,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在从美国前往其他国家的途中被击沉的,仅此就丧失了七亿吨物资,而生产丧失的运输船,又消耗了上亿吨物资。更重要的是,因为运输船丧失惨重,美军的海运能力大幅度降低,导致大量原本应该送往战场的物资囤积在美国的港口里面,比如在旧金山与长滩港就囤积了将近三亿吨物资。
导致美军海运不畅的罪魁祸首,就是在二零五四年量产的“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
这种潜艇,在从马里亚纳群岛、或者扶桑出发的情况下,能够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面巡查两个月。如果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也能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两个月,从所罗门群岛出发则能活动七十五天。
当年,战果最多的一艘“金枪鱼”级潜艇就击沉了三十二艘美军运输船。
在规模最大的一次伏击战中,十四艘“金枪鱼”级在东太平洋上,同时围攻了两支运输船队,在一个晚上就把七十七艘运输船送到了海底。
面对“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美军基本上无力抵抗。
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美国海军的“鲨鱼”级电动潜艇大批量服役(这种潜艇在设想的时候就针对“金枪鱼”级,其最突出的性能就是潜航速度达到了惊人的五十节),加上由商船改装的一百多艘护航航母,美军才初步遏制住了中国海军的破交攻势,只是这一局面也只维持了不到一年。随着“长城”级的数量增加,开始执行破交任务,而且充当了破交潜艇群里的首艇,美军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从战略上讲,美国战败的根源,就是运输线过于漫长。
第二百一十二章充分准备
第二百一十二章充分准备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T!~!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作战计划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战计划
有了强大的军队、充足的准备,还得有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战计划。大文学
相对而言,作战计划正是最大的问题。
战争迸发前,牧浩洋没有想过攻打澳大利亚,或者说没有把澳大利亚当回事,认为只需在战争初期夺得制海权,美国就会退出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亚也会明智的选择中立,也就不存在攻打澳大利亚的问题了。
当时,牧浩洋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虽然从规模上讲,中国海军比美国海军稍微差了一点,但是中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需要控制的海域仅为美国海军的四分之一,海上运输线的总长度仅为美国海军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在关键战场上,中国海军有把握夺得制海权。
大战迸发后的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马里亚纳海战与所罗门海战,都能够看成是这个因素的间接结果,即中国海军能够把兵力集中到某一个战场上,而美国海军却需要在极为广阔的战场上作战。
可惜的是,开战时,美军的突然打击,使牧浩洋的美好设想落空。
现实上,到了二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