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燃烧的海船 > 第692部分(第2页)

第692部分(第2页)

可惜的是,当时美国肯定不可能丢下俄罗斯。

原因就是,如果美国不向俄罗斯增兵,恐怕在队打到莫斯科之前,俄罗斯就会选择“光荣的退出战争”。

当时,已经有类似的征兆了。

如果俄罗斯迅速战败,美国同样不可能在中东战场上取得严峻胜利,也就同样会在中东战败。

简单来说,不管有没有信心协助俄罗斯渡过难关,美国都得拼出全力。

由此,产生了第三个影响。

在美国开始大举向俄罗斯增兵之后,魏成龙专程返回北京,牧浩洋则把虞世辉与蒋博文招了回来。大文学

最终,三位陆军将领约好,在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上协同进攻。

说“约好”不大准确,因为魏成龙是陆军参谋长,所以说应该是在魏成龙的部署下,陆军将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发动进攻。

按照约定,将由蒋博文首先在西奈半岛上发力,牵制住美以联军,随后虞世辉将在叙以战场与约旦发力,迫使美国向以色列增兵,魏成龙则将在八月份向莫斯科进军,并且在攻入莫斯科之后,向中东转移兵力。

只是,最终的实际执行方式完全变了样。

蒋博文确实在西奈半岛上发力了,只是战场不在苏伊士运河附近,而是在西奈半岛南端的一小块由埃及军队控制着的战场上,而且反击兵力也只有一个集团军,而不是两个,最终只牵制住了二十个以军旅。

虞世辉没有兑现诺言,直到魏成龙在大陆战场上发动进攻,他也没能组织起反击。

至于魏成龙,则把进军莫斯科的行动延迟到了九月底,而不是计划的八月份,并且没有与中东战场上的战斗同步进行。

导致这一局面的因素非常多,主要还是战略协同的难度太大了。

当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在中东战场上有大批盟军,而这些军队间接听命于戚凯威,而不是由战区司令指挥。虽然戚凯威做了努力,但是在协调盟军作战时,依然遇到了很多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个盟国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指挥盟军的各国将领也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问题,要到二零五五年,在东方同盟集团第五次首脑峰会之后才能得到处理。

当然,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蒋博文成为了中东战区司令,办事不力的虞世辉则被调往南亚当战区司令。

现实上,虞世辉有点冤枉,因为他已经尽了力,只是面对的问题超出了他的能力。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二零五三年,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幸的是,在魏成龙发起“莫斯科会战”的时候,俄军已是一群乌合之众,而美国增派的援军也无法补充整条战线。虽然在队攻占了图拉与梁赞之后,俄罗斯总统任命朱利亚诺夫为总参谋长、兼莫斯科守备司令,并且授予他元帅军衔,但是这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增添了数百万伤亡。

现实上,朱利亚诺夫能够在这个时候得到重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布鲁希洛夫辞职。

当时,在俄军中,只有朱利亚诺夫的名望能够顶替布鲁希洛夫,因为通过阿赫图宾斯克战役,很多俄罗斯人都把他看成民族的救星,认为只有他那不留情面的战斗方式,才能拯救俄罗斯。

朱利亚诺夫确实这么做了,而且做得很极端。

按照他的命令,所有平民都不得离开莫斯科,年纪在十四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得服兵役、或者为军队劳动,比如修建防御工事、向前线运送物资、救助伤员等等。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俄军的强制征召范畴扩大到了所有身高在一米四以上的儿童与能够行走的老年人。

当时,除了还在吃奶的婴儿被送往圣彼得堡之外,所有平民都被朱利亚诺夫指挥的俄军软禁在莫斯科城区里面。按照朱利亚诺夫下达的命令,俄军能够向任何擅自逃离莫斯科的平民开枪。

随着队步步逼近,朱利亚诺夫要求所有军民坚守每一寸土地。

当时,他下达了一条非常极端的命令,即后方防线上的守军,必须监督前一条防线上的守军,如果前面的守军逃跑,后面的守军就要将其击毙,而俄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由朱利亚诺夫间接控制的宪兵部队。

按照朱利亚诺夫的部署,莫斯科的一千八百万军民,都是与侵略者作战的战士。

要知道,当时莫斯科集中了俄罗斯控制地区一半的人口

可惜的是,队没有强攻莫斯科,而是采取了围困战术,首先出动十个集团军把莫斯科围了起来。

当时,还是十一月初,魏成龙有的是时间。

现实上,在已经包围了莫斯科的情况下,队只需要一天,就能让魏成龙兑现给元首做出的保证,即攻入莫斯科。

结果就是,朱利亚诺夫的高压政策,根本没有起到积极效果。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围困之中,莫斯科的军民饱受战争之苦,而且储备的生活物资也在十二月中旬耗光了。

当时,莫斯科以至没有足够的用来取暖的燃料。

要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没办法取暖,就意味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冻死。

十二月二十四日,圣诞夜,一小股俄军趁朱利亚诺夫去部队慰问官兵,控制了莫斯科守备司令部,用枪逼着司令部的通信参谋下达向队投降的命令,随后还命令外围防线上的俄军竖起白旗。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

在莫斯科军民都无战心的情况下,局势立即得到控制,几乎所有俄军部队都接受了由司令部下达的命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