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演讲的时候,李明阳还明确提到,如果这份情报没有错,意味着美国的装备换代工作将在年内开始,在二零四五年左右全面展开,不然到二零四五年的时候,美**队就没有装备能够用了。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中国的装备换代计划就比美国晚了五年以上。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这就意味着,在二零四五年的时候,中国得用已经服役十年、以至二十年的装备去对抗由最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美军,也将因而丧失微弱的技术优势。
对牧浩洋来说,他必须考虑调整装备展计划。
现实上,最大的影响还不是在军事层面上。
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从黎平寇等政治家的角度看过去,就能觉一个新的问题,即美国在印度的战略部署是在为世界大战做准备,而且最早在二零四五年、最迟在二零五零年,美国就能获得较为明显的军事优势。如果情报没有错,那么美国疯狂扩充军备的行动将难以维持下去,因而美国肯定会主动挑起世界大战。
到那时候,队在战场上还有优势吗?
答案明显能否定的,即便没有太大的劣势,也很难在战争初期掌握主动权,因而中国就算能够获胜,也要付出惨烈代价。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略判断,使得中国的印度政策进退两难。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四五年到二零五零年之间迸,那么在二零四五年之后,即便印度已经是较为明显的战略要挟,中国也没有理由对付印度,而在二零四五年之前,中国的军现实力又不足以保证能够迅击败印度,很有可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而丧失战胜美国的机会。
能够说,中国的战略处境非常被动。
虽然李明阳没有点明,但是牧浩洋已经意识到,导致这一情况的,正是中国的军事展规划泄密,导致美国准确掌握了中国的战略展布局,从而制订出了针对性的战略规划,没有给中国任何转圜余地。
调整战略规划明显不是小事,因为搞不好就会伤筋动骨。
更重要的是,在已经被动的情况下,即便进行调整,也只能跟着敌人走,除非不顾一切的进行扩军备战。
明显,这对处理问题没有任何协助。
在李明阳引见完情况后,气氛显得很压抑,大家的情绪都不是很高。
牧浩洋心里跟不是个滋味,因为他知道,问题很有可能出在由他主管的部门,而他要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第四十九章最佳选择
沉默了十多分钟,黎平寇敲了敲桌子,打破了让人压抑的寂静。
“既然事情已经生了,或者说即将生,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黎平寇一边说着,一边点上了烟。实际上,三年前他就戒掉了烟瘾,点上的时候一点都没犹豫。“不管各位怎么想,目前的局势对我们来说都极为严峻,而且在能够预知的未来,我们还将遭遇愈加严酷的挑战。从现在开始,我们最好放弃一切幻想,从最坏的结果出,为五年、或者十年之后的世界大战做准备。在做出政治决策之前,我想听听各位的意见,特别是军方代表的意见。”
说完,黎平寇朝黄瀚林看了一眼。
总理没有开口,只是点了点头。
局势再明显不过,美国不惜血本武装印度,就是要把印度变成敌后战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五零年之前迸,即便不考虑俄罗斯,中国也将两线作战。作为政治家,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腾耀辉干咳了一声,踢了牧浩洋一脚。
虽然腾耀辉是总参谋长,但是再过三年,军队的事情就与他没什么关系了,因而他觉得应该由牧浩洋代表军方言。
“如果从最坏的结果出,我们的处境非常不利。”牧浩洋看了腾耀辉一眼,才接着说道,“在对日战争迸之前,我们就对未来的国际形势做出了准确判断,日本倒下后,我们与美国的全面战争将在所难免。只是在过去十多年里,我们不断认为,在二零五五年之前美国没有能力击败我们,因而相信要在此之后,世界大战才会打响。到目前为止,我依然相信这个判断,而且通过这几年生的事情,特别是在全球灾难时期我们与美国的对比,即便到二零五五年之后,美国在综合国力上仍然没有足够明显的优势。只需我们在大战略上不犯严峻错误,击败美国只是决心与时间的问题。”
牧浩洋的分析很理智,语气也很平和,显得很有说服力。
“可惜的是,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战争很有可能提前迸。我的观点是,在做出战略判断之前,先得在情报上下功夫,弄清楚美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经济、科技与工业等对战争有间接影响的关键领域的基本情况。只有在掌握了美国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才能对美国能否会提前动战争做出准确判断。”
“军事情报局已经做了部署,正在努力搜集美国的情报。”
黎平寇笑了笑,等李明阳说完,接着说道:“情报确实至关重要,所以我建议以军事情报局为核心,整合我们的情报机构,增强情报搜集能力,并且由李明阳同志牵头,定期汇报情报工作。”
黄瀚林与杜小蕾都没有表示反对,本来军事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