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三年秋,刘涛带平妻刘齐氏回到京师正式接任工部侍郎一职,兼顾北京别宫建设。
刘涛抱着图纸健步走进皇宫,有皇架出宫退到一边墙角躬身。
轿子停下有宫女上前,“我家娘娘请大人上前叙旧。”
仔细辨认轿子上的装饰,知道里面的人是谁了。
“臣刘涛拜见太子侧妃。”
没见声音,刘涛只好行跪拜礼,“臣刘涛拜见侧妃娘娘。”
“刘大人客气,平身。在兖州一别数年,刘大人可好?刘夫人可好?”
“劳娘娘挂心,一切都好。最近日子干燥,太阳大,娘娘还是早些回府为好。要是有什么不测就是大事。”
“劳刘大人关心了,本宫今日特思念故人,不日请刘夫人到太子府一叙。”
静女的嚣张和讽刺在刘涛心里留不下一丝波澜。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缓步前走。
“皇祖父还没用膳?”朱瞻基惊异的问。
太监见着皇太子像是见到救星,“可不是,晚膳时间就要过去,可陛下还没吩咐用膳。太医可说了要陛下按时吃饭!”
“谁在里面?”
“工部侍郎刘涛刘大人。也不是什么大事,是北京别宫的事宜。”
宦官进去通报,朱瞻基得允许进内殿听。
殿里空旷的地面都铺上图纸,朱瞻基站在一边默默的听着看着。
地图很详细不仅有地下排水还有兵房驻兵地,看图纸上的标注,兵房里能驻兵的人数远远超过一个大省的规格,与皇都无异。
都知道北京的别宫在建,没想到北京城也要建设。这是往外扩建的意图,按地标与人口分布一算,扩建后的北京城就是一座能容纳百万人的大城。
从陛下与刘大人的一问一答中,朱瞻基猜到很多信息。最后还是留在心里不说。
朱瞻基突然觉得刘大人和皇祖父很像,杀伐果断,睿智,沉稳,不苟言笑。祖父眼里看到的是整个世界,不知刘大人眼里看到的是什么?
子仁被秘密的从应天书院带到京郊,下马车就见到父亲高大的身影。
这时候的父亲像七岁那年见到的父亲一样,带着一身的硬气,傲视前方,像是有更大的胸怀抱负要实现。子仁有些着迷,这就是他的父亲,一个让他恨不起来的父亲。
“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身体如何?”
“还行。”
“陪为父爬山。”
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行走,不觉已浑身是汗,而朝[zhāo]阳才不过刚露脸罢了。
“对于骑马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他们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父亲一面说着,一面脱掉湿透了的外衣。子仁似懂非懂地听着,他有个愿望是去爬泰山现在好像又不想了。
阳光越来越烈,汗水越来越多,而他们父子俩也是越爬越高。不久,我们已站到山顶上了。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
刘涛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子仁不搭话,很认真的看着父亲,他知道父亲在教他一些什么,他害怕一溜神就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