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贾府大房的灯火却依旧未灭。王夫人坐在房中,手中捧着一块织锦帕,眼中含泪。她的思绪飘回了过往,金钏儿伶俐的笑容与细致的伺候,仿佛还萦绕在眼前。
王夫人内心的自责
王夫人轻声叹息,喃喃道:“金钏儿那孩子,虽有些倔强,却是个贴心的丫头……可惜,我一时气急竟害了她……”
她想起金钏儿最喜欢的茉莉花香,常常用茉莉花瓣泡茶,细致地为她端上来。“太太,您要少些烦心事儿,这茶能清神静气。”那句轻声劝慰犹在耳边,如今却成了再也无法听到的遗言。
王夫人抬手擦去眼角的泪水,叹道:“我本是为她好,想让她明白规矩,却不想反害了她……”
这一刻,她的威严褪去,剩下的只是一个深感自责的母亲形象。她的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对金钏儿的愧疚,也有对自己作为贾府女主人的反思。
宝钗的提议
清晨时分,宝钗来探望王夫人。见王夫人目光憔悴,她柔声道:“太太近日太过操劳,还是要保重身体才是。”
王夫人抬眼望着宝钗,目光中多了几分感慨:“宝丫头,你是懂事的孩子。这些日子,府中难免有些不安,金钏儿的事……你怎么看?”
宝钗沉吟片刻,答道:“金钏儿的命数如此,太太不必过于自责。但她生前伺候您多年,终究是府中人。妾身想着,能否将我的几件衣物送去给她安葬,也算尽一点心意。”
这番话不卑不亢,既展现了宝钗的体贴周全,又不失分寸地替王夫人解围。
王夫人听后眼眶一热,握住宝钗的手道:“宝丫头,你这般体贴周全,真是难得!若我家玉儿能有你一分懂事,我也不至于整日操心。”
宝钗轻声道:“宝二爷性情纯良,心地是极好的,只是年少未定性,难免有些冲动。太太放心,他终会明白您的良苦用心的。”
王夫人的叮嘱
傍晚时分,王夫人召见了宝玉。见他眼中仍带着倦意,神色憔悴,王夫人心疼又无奈。
“玉儿,你可知金钏儿的事?”她语气虽平静,却掩不住内心的波澜。
宝玉低下头,不敢直视母亲的目光。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母亲,儿子知道了……是儿子没有尽到责任。”
王夫人叹了口气,柔声道:“金钏儿的确是个好丫头,我也不曾料到她会如此糊涂。”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宝钗提议用她的衣物安葬金钏儿,这份宽容与体贴,你要学着点。人活在世上,不光要心存善念,更要能顾全大局,懂得弥补过错。”
宝玉点头应是,但内心却一片翻涌。他想起金钏儿的笑容,想起她曾在他面前的娇嗔与关怀,一股深深的懊悔涌上心头。
“母亲说得对,”他低声道,“但儿子……怕是永远无法弥补自己的过失了。”
宝玉的自责
回到怡红院后,宝玉关上房门,独自坐在窗前。他凝视着窗外的月光,内心如被重锤击中。
他想起金钏儿最后离开贾府时,回头望了他的那一眼,目光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有不舍,也有怨怼。而自己当时竟视而不见。
袭人端着一碗热茶进来,见他神色异常,柔声劝道:“二爷,您也别总是自责了。金钏儿的事已经过去了,太太和大家都不愿再提,您也该放下些。”
宝玉摇摇头,声音低哑:“袭人,你不明白,她不是普通的丫鬟,她是……她是因我而死。我永远无法忘记。”
袭人闻言,心中一震。她沉默片刻,低声道:“二爷,或许她只是命薄,与旁人无关。您这样下去,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宝玉没有回答,只是怔怔望着桌上的茶盏,眼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府中的余波
几日后,金钏儿的安葬事宜得以妥善解决。宝钗的衣物送到了安葬现场,她还亲自嘱咐下人安排一切细节。府中上下虽已恢复平静,但关于金钏儿的议论却未曾停止。
黛玉在自己的房中听闻此事,只是轻轻摇头,低声吟道:
生死无凭梦里风,命薄如花落秋空。冷月清霜映孤影,泪痕几许付东风。
她的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唯有窗外的秋风将诗句卷走,吹散在冷清的夜色中。
宝玉听到这首诗时,正站在潇湘馆外。他握紧拳头,眼中含泪,低声说道:“我欠下的,又何止金钏儿一人……”
这一夜,他的房中灯火未熄。愧疚和悔意如潮水般涌来,将他推向更深的自责与痛苦之中。而这份复杂的情感,也为贾府中暗流涌动的关系,添上了一层更加沉重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