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买宋L的都是傻子 > 第四百十九章 生生不息(第2页)

第四百十九章 生生不息(第2页)

以上研究论文同时直接与戏曲故事的本事相关,对古典戏曲故事溯源极有助益。这种箭垛式的人事和母题现象是元明清戏曲故事在题材分类中的又一种标准。

由此可见,元明清戏曲所采用的故事大多都有来源于历史或现实生活等各种渠道的原型,很少出自戏曲作家本人的凭空创造。

综观戏曲发展史,元明清戏曲鲜明地体现了故事本事化的特征。

所谓本事化,是指戏曲作家所选择的故事人物,大多见于以往史书、笔记、诗话、小说或其他文学和曲艺作品,虽不能径直称为无一事无来处,但大体线索的确是有案可稽的。

周维培在《历史化-本事化-因袭性——古代戏曲题材综论之一》一文中指出,古代戏曲创作从题材角度而言具有取材的本事化和剧作的改编性的特点,剧作家笔下的优孟衣冠、腕底的粉墨春秋,往往是根据本事的踵事增华和创造性改编。

戏曲故事的这种本事化和改编性特点,一方面反映了这些故事题材具有激发作家创作灵感的戏剧因素和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轰动效应。

故能历经千百年而不衰,是观众与作家双向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一定时期的作家审美情趣和创作心态有关,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影响下作家有意识选择的结果。

当然,戏曲取材本事化也有消极性,表现为剧作家偏向于对现实生活采取隔离和远遁的创作态度,一味埋头故纸,忽略了对当下的关注。

同时,沉醉于某些偏僻的故事题材而不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需要,也容易使剧作流于案头剧、书斋剧,无法发挥应有的艺术效力。

这一观点指出了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本事化特征,且对这一特征的优长与弊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评价可谓公允。

元明清戏曲既然具有本事化特征,那么就要进一步追问,元明清戏曲故事的本事来源都有哪些途径,受不同的题材资料库的沾溉程度有何不同,这种差异性中又隐藏着什么深层次原因,这些都是厘清元明清戏曲故事的本事来源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戏曲研究过程中长时间地存在着关于古典戏曲以表现历史题材为主还是以表现现实题材为主的两种争论,也即涉及到古典戏曲本事来源究竟偏重于历史还是现实的问题,并且这种争论还在继续延续。

代表性观点莫过于戴不凡考察我国各个时代戏曲题材的特征而得出的结论,“我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向来就是编演时事剧的。

反映当代生活,历来就是我国戏曲的传统”,以及周贻白关于“中国戏剧多系表演历史故事”的论断。

当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的历史题材是一个与现实题材相对的广义的概念,指那些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人物、传说故事等的题材,上述提及的过往的古代史传文学、民间故事传说、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的题材也无不涵盖在其中。

目前周贻白的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它符合古典戏曲题材的实际状况。

考察现存元人杂剧,再参照已佚元人杂剧存目集题目正名,可以看到,元人杂剧中历史题材占了很大比重,是古典戏曲偏重历史题材这一特征的开端。

明传奇同样偏重历史题材,正如吴梅所说,“传奇家门,副末开场,必云演哪朝故事,哪本传奇。明人院本,无不如是也。其云故事,必系取古人事实而谱之,非凭空结撰可知矣”,清代戏曲亦概莫能外。

纵观戏曲发展史,历史资料、历史题材是元明清戏曲故事的主要来源。

因此,《历史化-本事化-因袭性——古代戏曲题材综论之一》一文认为,取材的历史化和非现实性是我国古代戏曲创作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总体而言,我国古典戏曲偏重历史题材。

关于我国古典戏曲偏重历史题材的原因,《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历史化-本事化-因袭性——古代戏曲题材综论之一》、《论古典戏曲题材的继承性》、《中国古代历史剧研究》等论文和专著都有精到分析,可资参考。

总体而言,这一问题牵涉到社会政治状况、文化背景、文人心理等方面因素。

《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以元杂剧为例指出这一取材倾向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家思维、心态密不可分。

元代政策将“妄撰词曲”视为“大恶”,思想激进的词曲更是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

民族矛盾和文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们一方面回溯历史,寻找委婉的发泄方式,通过回顾辉煌历史提升自信。

一方面以与现实无直接利害的历史题材创作作为防护的外衣和寄托美好的憧憬,实质是以实有史实逃避和表现现实。

文人的史官意识使其通过历史文献题材的作品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表达批判现实的态度和重建正统、道统的希冀。

此外,就体裁而言,古代的史书等历史材料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且“以传记为重点,‘纪事本末’亦为史学中的重要一格。

史书中的人物事件,如全景镜头与特定镜头互相配合务以讲清人和事的原委为目的”,恰与元杂剧的表现方式一致,再加上历史文学资料相当丰富,能够为戏曲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料库。

《历史化-本事化-因袭性——古代戏曲题材综论之一》亦指出形成古代戏曲题材的历史化的原因中,最关键的是古代剧作家迫于当代政治的压力,只能把目光投射于往昔的历史事件和久远的社会传闻上以避免文祸,即使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也要编织一个历史化的外衣,于其中隐晦地美刺褒贬。

……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