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学院派表演理论体系,就是四十多年前中戏的老师弄出来的,翻译的国外的文献资料,把方法派和体验派带入到中国,后来又有了表现派的表演。
三大表演派别,中戏都有教。
表现派是通过多方面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来诠释人物,表演的好坏主要看演员的态度,有没有花时间去揣摩人物,也跟演员的阅历有关,没相对的生活经验,就会比较失真,最后也跟知识储备有关。
洪泽的表演倾向于表现派,他就是这样的分析人物,去以自己的知识体系分析了解人物,或者去想去体验相对于的生活。
这也是科班演员常用的办法,因为通用性比较强。
体验派跟方法派的核心差不多,都是要把自己当成角色,彻底把自己当成要演的角色,出演的角色,就是自己。
体验派需要演员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演员在用这种办法演戏的时候,往往会带出一个后遗症就是很难出戏,进入角色太深,难以从角色中走出来。但同样的,体验派的演员,所演出的角色,情绪和感染力上,要比表现派强一个档次。
方法派和体验派是很类似的,算是体验派的一种延伸。
这一派的演员,并不是完全的把自己当初角色,而是把自己真实的情绪代入到角色中去,哭是真哭,想着的不是角色的境遇,而是自己的境遇,传递的情感不是角色的情感,是自己的情感。
方法派和体验派猛一看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完全角色的情绪角色的思考,一个是角色的表现自己的情绪。
三大表演派系,表现派跟方法派和体验派是对立的。
不过,现在的艺人在拍戏时,基本都是混杂着来,更多的是自己对角色认真不认真。
科班出身的更多偏向表现派,前期工作做的很好,把一个角色该有的东西都摆出来,然后去诠释。
有时候科班演员演的渣,这就是阅历不够,没见过乞丐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演乞丐,当然演不好。
也有时候,演员演的渣,是知识储备不够。
正如洪泽艺考三试的时候说的,是要文化素养足够,一本《三国演义》都没看过,让一个演员凭借道听途说的内容,去演曹操这样的奸雄?怎么能演得出来?
相对的,体验派和方法派的演员,就不会做太多的前期工作,体验派直接把自己当成了角色,方法派拆分了一个个情绪点,把自己代入进去,前期的工作不需要那么完善。
洪泽的表现派表演方法,也只是自己瞎子摸象的来搞,,就算真走这条路子,也得认真系统学习一下,怎么分析角色,怎么理解角色,怎么观察生活。
表演派的表演方式,对演员本身的素养要求很高。
不想去尬演的话,就真得提高自己才行。
如果真达不到那种程度时,可以考虑一下体验派和方法派的东西,进行细微的修正。
这也是目前大部分演员的路子,综合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