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正午时分。
“嗖!”
轻微水响之中,一道淡黑朦胧的身影倏地冲出河面,飘入密林之中,洋洋洒洒的水滴在冬日暖阳下折射出五彩缤纷的炫丽一瞬。
这次的深层胎息,石之轩不仅清理了向雨田施加于自身的魔种异力烙印,且精气神于自然而然中梳理了一次,愈发混沌圆觉,形神具妙。
若非自忖修为仍自不足,已可就此胎息百日,初成内丹。
随便打了只野鸡,一边生火炙烤,石之轩一边开始参悟所获【道心种魔大*法】的前六篇秘诀。
或许向雨田会误以为他仍渴求种魔大*法的后六篇秘诀,然而唯有他自己清楚,自己有此前六篇足矣,后六篇于他不过是鸡肋。
只因种魔大*法上卷六篇专讲练出魔种的诀窍,下卷六篇则是由魔入道之法,而石之轩身为道门教主级大拿,还用实践经验不足的魔门秘诀来教他如何入道?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若说种魔诀上卷是培育魔种并直指魔道本质奥秘的话,下卷不过是开发利用魔种罢了。
而在石之轩看来,如何利用道胎、魔种这些玄之又玄的上乘功果,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何须人教,又何须受制于既定法门的拘束?
一切遵从道胎、魔种的微妙灵性指引,使之渐渐上合天心,下合本心,自然而然的天人合一,才是最佳方法,其余一切刻意为之之举,均属落于下乘,事倍功半矣……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世上九成九的武学,种魔诀确是博大精深、奇诡绝伦之极。
首篇是“入道第一”,修的是玄门正宗心法,以建立本身的“道体道心”。
第三百一十八章种魔大*法
只是首篇,已令历代魔门邪帝望门兴叹。因为够资格拥有秘卷的,皆为天邪道派主,他们魔功深厚,谁肯废去原有魔功,重新开始练习心法路向截然相反的另一功法。
当然,这一关窍对于石之轩可谓多余,单论“道体道心”之形神具妙,世上罕有人能与他比肩。
次篇“种魔第二”。魔种和道家修真者的道胎,若如一个铜元的两面,生命的两个极端,生和死。
道家专事生气,甚幺百日筑基、返本归元、大还金丹、从后天回到先天,始终生气勃勃,容易为人接受。《长生诀》正是这种功法至高无上的巅峰之作。男女欢*合、十月怀胎、发育成人,“生”的过程长路漫漫,死亡却是突然凶猛。
因此练就精纯的先天生气需要循序渐进,视资质悟性而定,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然而成就媲美先天生气一级的死气,却只需要短短四十九天。
前两篇连在一起看,石之轩不难理解,第一篇修玄门正宗心法,乃是在体内积蓄和锤炼生气及至先天境界,而依据万事万物阴阳对立、生死相依的天地至理,此时体内的死气也臻至先天境界,只是隐而不显罢了。
此时第二篇所谓的“种魔”,只是依照特殊心法,发掘并御使体内先天死气,使之于有意无意间汇入元神罢了。
如此则先天元神与先天死气交汇而成“魔种”雏形,但受后天识神及先天生气的抑制而无法显现,仍自深藏不露。
其实这一关卡,与成就道胎的法门并无二致,只是道胎是由先天生气与先天元神交汇而成罢了。
唯一不同的是,因为生路漫漫,纯乎自然,若想将先天生气汇入先天元神,须得循序渐进,道心清静而微,渐渐勘破后天识神的虚妄干扰,使得先天元神一点点脱出后天识神的抑制,徐徐融汇先天生气,远不如死气来得凶猛猝然,一蹴而就。
反过来,道胎出乎自然,徐徐而成,可一旦初成就能开始运用自如,但魔种猝成,却仍隐而不发,难以运用。
所以,第三篇“立魔第三”,篇首开宗明义须将全身功法散去,以让秘不可测的魔种能在不受玄门正宗先天真气的抑制下出而主事。
所谓先天元神,乃是人在母体中胎儿初成时虚无而生的一点先天灵光灵性随着精气发育渐渐壮大,实则更类似宇宙虚空灵体的一点投影,无思无虑,自然虚灵。
人体自然而然的一切机能都是由元神在冥冥中主导和调理,几乎不受后天的情感、欲*望的影响。
而后天识神,则是人在出生后由外景事物为心所任而逐渐产生的后天之灵,本质上是由身体的大脑机能与信息储备合成的一个虚拟的主宰灵体,又受情感与欲望的影响很严重,有思有虑,灵而不虚。
识神既受外界影响又受信息储备的限制,只能控制身体的一部分行为,且所思所想有其极限,远不如元神自然而然,发乎本能,灵性无比,超乎想象。
人在幼年时识神尚未彻底形成壮大,仍由元神控制大部分行为,表现的既幼稚又充满灵性,而人接触的事物多,信息多,识神壮大之后,阻碍了元神与大脑的沟通,表现的主动意识加强,却又无甚灵性,死板僵硬。
若说先天元神是可以独存的虚灵,肉*身大脑是可以独存的实体,那么后天识神就是夹在二者之间,由二者结合外界信息共同衍生,却又无法脱离元神及大脑而独自存在的一段意识。
将肉*身和元神是夫妻,那么识神就是小*三了,既能勾*引肉身的呼应,又能代替元神的部分功能,可惜性能和地位很不稳定,老是惹是生非。
若能摒弃后天识神的抑制与干扰,先天元神即可主宰人与天地自然交流往来,感应自然变化,吞吐天地能量。
然而人生在世,不可能完全不思不虑,不接触外物,所以识神不可能彻底消失或灭绝,最理想的方法就是保持着先天元神辖制后天识神的微妙状态(类似识神小*三晋级小妾,接受正妻元神的统治,尊卑既定,分工合作,后院和谐……)。
如此二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