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雪域哨所
西部边区,亚东,占良舍哨所。
这座建在雪山尖上,海拔4655米,四周都是垂直的悬崖峭壁的哨所,气候环境极端恶劣。
这里一年只有两季,雪季和雨季,夏季雨多雾大,冬季风雪无常,经年雷暴不断,从11月到来年的6月都是大雪封山,6级以上的大风一刮就是300天,温度最低时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哪怕是夏天,最高温度也不超过5摄氏度,素有“云中哨所”和“霹雳哨所”之称。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哨所,在西部边区多达数十座,每一座,都是国家的边防,见证着种花家的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除此之外,占良舍哨所代表性的恶劣环境,也见证着人定胜天的这一伟大奇迹。
因为没有水源,饮用水在每年的大雪封山前都是由连队送上山,而生活用水则只能依赖大自然的馈赠。
除了没有水以外,还有吃的饭菜、能源燃料等等,所有的一切生活用度,都需要从连队补给。
哨所通车以前,从团部运送一次物资需要3天的时间,战士们必须得往返于被人们称为“鬼门关”“老虎嘴”的羊肠小道。
考虑到哨所交通不便,运送物资难度太大,上级单位还专门为哨所修建了一条能通车的道路。
可是,尽管如此,在大雪封山期,路面上的积雪最厚的地方达4到5米,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哨所的补给物资仍需官兵每周一次去山下的补给点,徒步背上山,一去一回依然要5到6个小时!
用水靠天,物资靠背,就是这个雪域之巅的哨所官兵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对这种恶劣的条件,官兵们却都已经习以为常。
身为哨所长的陈关敬,在哨所一待就是九年,迎来送往了好几茬官兵。
安排日常生活,完成巡逻任务,是他每日必需的工作。
事实上,运送物资虽然辛苦,但跟巡逻任务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战士们的巡逻路其实并不长,满打满算来回也就十几公里。
然而,就是这10几公里的路,每一公里都是险象环生,几乎都是用生命在守护这段路程。
尤其是冬季,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积雪越厚,道路越险,有时一条腿踩下去半条腿都陷到雪里,如果不小心踩空就会掉进山谷。
“靖磊磊、王鑫、于辉,占良舍的边防线我们守得很好,你们放心吧!”
这天,随着陈关敬的一声令下,10名官兵在“知音崖”前整齐列队,向“知音崖”呐喊后,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任务。
“知音崖”是一块位于哨所西南侧的巨大崖壁,回声扩音效果很好,历代哨所官兵都爱到崖壁前喊山,以倾吐不快、释放寂寞、寄托思念……
每天“出征”时,先在这里敬礼、呐喊,成了占良舍哨所的一种仪式。
因为,在这里埋葬着3位冰冻成雪塑的年轻战士!
久久回荡的呐喊声中,张紫龙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震撼。
他是一名“新兵”。
刚到占良舍哨所服役的第一天,他就体会到了“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无限寂寞。
“本来想到部队好好大干一场,没想到这里竟然这么苦,每天只能围着几十平方米的山头转圈圈,这有什么干头?”
是的,几乎和所有新到这里的战士一样,张紫龙心里也有情绪。
然而,在每一任哨所长语重心长的劝说下,这种情绪都来得快,去得也快。
“年轻人不吃点苦怎么干大事?坚持下去你就会明白,吃这样的苦是值得的。”
“我们是军人,我们都不守护祖国的边疆,还有谁来守护呢?”
张紫龙收拾好情绪,“修养”了几天后,终于也要出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