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工业版的腾龙3号,地月往返功能自然是没有的,航程也削减到了一万两千公里,满载也只有200吨左右。
尽管如此,那也吊打全世界所有载客大灰机了。
比如拨音737系列,作为世界上销量最多的大灰机,早期型号的737最大载重只有十几吨,后续的737—900,载重也就三十来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翼展30米,机长35米,如此庞然大物,却连30来吨的货物装不下,大明鼎鼎的拨音737也就那样了。
而工业版的腾龙3号,即便刨除50吨的燃油和50吨的人体载荷,也有100吨的商业载荷,运人的同时,完全可以再搞个快递物流什么的。
然而售价,就跟拨音和空壳的洲际大灰机一个价!
什么,你买回去改成战略运输机?
200吨的载荷能干大事!
咳咳,那啥,有点儿太嚣张了。
不过咱们没听到,咱们也不管……
什么,你还是嫌贵?
咱们这里还有腾龙4号飞行器。
这款比腾龙3号飞行器小了一大圈的缩小版本,依然有2000公里的大航程,能够装下75号人以及30吨的商业载重,同时它的机体尺寸却只有一辆大巴车大小,短小精悍,灵活性相当的高!
垂直起降,没有翅膀,不挑地儿,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能完美适用于领土不太宽裕的小伙伴,甚至完全可以把它当成公交车使,上客下客,走走停停……
甩拨音和空壳一百条街!
……
一连好几个月,刘青都在江州和京城两地奔波。
好在京城那边,各项研究工作都在稳步推进。
国家单位的实力就是比私人公司来得强,生命中微子探测综合探测系统的研究,现在已经基本用不着刘青操心。
而医疗修复舱这边,除了要指导相关的团队搞专用制剂的研究以外,法规调整、产业布局、人体试验……各方面都有专人负责,也根本用不着他。
倒是得干工业园这边,耗费了刘青不少脑细胞。
现在制造工厂这边,一座占地九十余亩的超级厂房已经开工修建。
撒钱大法一使,在某建筑工程队日以继夜的赶工下,采用轻质钢材,像搭建积木一般修建的腾龙系列飞行器制造中心,只需两个月,就能搭建起来。
不仅仅是制造工厂,停机坪等配套设施,也一同建了起来。
可惜的是,上面在看到刘青的飞行器参数后,将他的跑道建造申请,直接拍到了爪哇国。
你搞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要跑道干啥?
侮辱咱的智商么!
好吧,咱们的刘大教授也只能讪讪。
那位老人已经很支持他了,知道他又在不务正业,都没有怎么批评他,反而给他一路开绿灯。
要地皮给地皮,要专家给专家,至于各种材料,更是敞开了让他挑选,引得无数人羡慕嫉妒恨了。
他要是再不知足,恐怕都会有不忍之事发生。
相比厂房建设的快速,里面的工业生产机器人就显得相当迟缓了。
毕竟,实验室的加工中心就只有一台,加上刘氏五金厂的那一台,也只有两台。
即便有“小板凳”组织生产,原材料和高级工程师都不缺,腾龙系列飞行器的生产线进度,依然无比缓慢。
刘青都恨不得直接用灵点来加点升级了。
好在时间相当的充裕,急是急不来的。
相比于制造中心的建造,飞行器的诸多文件审批,要缓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