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下去花干净赏赐不说,时柯征调了不少商队物资填补进去才扛下来一整条后勤线。
接下来的年怎么过?边关民生怎么修整?户部怎么批银子?赋税是不是要调整?
最重要的是,打上这一场,边关驻军花费颇巨啊。
户部已经哭着喊着找燕文帝要钱了,今年雪灾赈灾的钱还没到位,不能被截胡赏赐给边关驻军了!
如此败家,大燕未来的天子会不会学习先帝弄得穷兵黩武?
虽是借题发挥,可诸位大臣有这方面的考量。
燕文帝是下套让人往里钻,然后挑个谁都求情不了的罪名大肆清洗朝堂。未来天子的习性眼看着就往莽夫形象上靠,当将军显然够格,扛起中兴大燕的脊梁……这,这朝堂和军营可不是一个规则。
当然,这些事情都要压后说。
此刻正是迎接驻军入城时,时柯与唐子溪率领大大小小一圈官员去城门外迎接。
太子为给时柯留下一个好印象,在入关后的驻扎点收拾干净,还让军中也捯饬一遍。
于是时柯远远见到大军气势惊人,行进有序地抵达。虽然面容略有疲惫,但几十万人营造的士气让人震撼。
时柯也正式见过太子,“时柯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一见人心中发虚,唐子溪心中明里暗里强调,时大人忧心粮草辎重,每天都亲自盯着账本。
天不亮起来盘算推演粮草够不够,武器行不行,天黑之后还拿着算盘核对商队物资和存粮,几个月下来人瘦了几圈,眼底的黑眼圈挥之不去。
劳苦功高,您可收收性子。
他赶忙亲手扶起时柯,没让人直接弯下腰拜下去,说了一堆安慰的好话。
夹道迎接的百姓也激动得哭喊着“太子千岁”。
众人听得心中感慨,即便是来到边关最晚,论体验最少的时柯也不禁眼中一酸。
先帝时期穷兵黩武,但对外征战得有来有往,受苦最多的就是边关百姓。燕文帝登基后,内库国库能跑马,没钱改善民生,兼并田地的情况也颇为严重。
可以说边关苦难就没断过。
太子这一举将边关隐患清除,带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和平,百姓有修生养息的机会,自然高兴无比。
千里之外的朝堂之上,年年为边关粮草军费争吵,定下之后又有人不死心伸手截胡。
至于这些东西少了会引发什么后果?
伸手的人又不驻守边关,干他何事。
落到边关上,又是一场灾难。驻军粮草不够,无力迎敌,驻防并不是严密,很容易让敌人钻空子。
边关百姓战战兢兢,尤其是附近村子兵力不足,每日都提心吊胆,生怕遇上入关抢劫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