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的金银入了内库,给谁,怎么用都是皇帝说了算。
用这钱大兴土木修缮行宫是用,给边关赏赐扩充驻君更换械弩也是用。
而且不用看户部上折子劝谏,不用听御史唧唧歪歪说什么君主自当勤勉节俭,不能贪图享受。
看!朕可没用这钱大肆封赏后宫,反而用在边关驻军上,谁不说燕文帝圣明?
从晋南王府抄没的大部分孤本典籍玉器珠宝基本是先帝赏赐,也就是说御赐之物。
不值多少钱,但很有面子,正好适合赏赐。
晋南王府在京城还有产业,一并查抄,地契之类的也能用来赏赐。
可以说,为了省钱养兵,燕文帝抠门到了极致。
荣亲王:“……”
荣亲王恍然大悟,他还有得学。
他回到奏折桌上,拿出几本账簿,核算国库现在的银子,再加上未来将要入库的几百万金银。
又去对比过去赈济灾民,兴修水利用的银子,发现这些足以够用。
当然,他特意挑出来户部拨给边关的军费,看了又看,不是鼻子不是眼地挑剔,“去年粮草补给到了七成,还有人说军饷糜费?!”
数万人驻守边关,每天出门对敌回来不让人吃饱饭,莫不是脑子有病等着找抽?
有折子上书边关屯田已能自给自足,不必中央调集粮草,人力畜力消耗大,路上损耗颇多,实在不划算。
荣亲王不等看完,直接扔了。
屯田多归多,待作物产出后被边关豪强搜刮一波,剩下的两成是驻军所得,这够谁吃饭?
所以他对从未谋面的堂弟时柯印象颇好,对方给钱给粮,谁见了不都捧着。说句迷信的,这是财神爷。
燕文帝点点桌子,“既然如此,你带兵走漕运路线,半路换船,从海青港口入京,将钱一文不少送入国库!”
荣亲王很清楚这事儿得他来,其他人不是有事要忙(指清算晋南王余党),就是身份不够。
他身份够高,虽然没册封太子,可燕文帝就剩他一个儿子。
最妙的是,荣亲王带过兵。如今燕文帝将亲卫派给他,未尝不有让他接管兵权的意思。
再有,消息灵通的人此刻应该接到消息,尤其是私底下小动作不断的豪强,此刻应盘算着几家出多少青壮,如何在半路截杀运送队伍。
荣亲王折子一扔,朱笔架上,向燕文帝行礼道,“儿臣接旨!”
辗转几番,晋南王之事终于在四月底收尾。
中途未尝没有人自持身份劝谏天子将金银送入国库,但全被挡了回去。
分到国库的银子,户部有人接管,分到内库的银子当然是荣亲王押送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