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中,关于信王的痕迹不多。
锦衣千户林元觉见过信王的次数屈指可数。
而且那一两次碰面,还是天启帝来钦天监拜访隐居的徐渭时所见。
记忆中那个信王,走路的时候,头埋得很低,恨不得全身笼在袖袍里,面颊削瘦,苍白,说起话来温吞细语,做事儿,不!
就连喝杯茶都是小心翼翼地捧着,没有丝毫雄主气质。
也正是如此,反倒取得了徐渭,天启帝的信任,认为车轮会按照他们搭建的轨道,慢慢驶入正途。
谁知,崇祯上位没多久就打算拆轮子。
第一是要追回林动体内莫须有的火龙珠。
第二是把组建神武军,需要大力支持的李若琏,打发去应天府养老。
尊号白虎高起潜,尚未出世。
尊号玄武的赵率教本该入辽抗金,结果被打发去镇压蓟镇军变。
徐渭当初定制的四大计划,一下子就有三个生变。
“这才多久?”
某种情况上来讲,崇祯帝完全符合了,自后世而来的林动,对于书面上崇祯的刻板认知。
刚愎自用,为人反复,疑心极重,却又毫无能为。
得了曹操的病,偏偏又没有曹操的能力。
大明二百七十六年行运,在崇祯当政的时期,内阁大学士换了,五十五个,内阁首辅换了足足十七人,吏部尚书,这可是天官,换了二十二个。
兵部尚书换了十四个,杀督师一十三人。
熊廷弼,袁崇焕,祖大寿,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这些战将,惨死的惨死,被逼自尽的自尽,被迫投降的投降。
如此一个人物,哪儿有半点人君之像。
不过,话又说回来,崇祯万般过错,可也的确是没有受到过正统的帝王教育。
皇太极虽也没有经历帝王教育,可却是在努尔哈赤的培养下,搏杀上位,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
崇祯自小就是被当藩王培养,身边除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小太监,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势力。
再加上朝中党争太烈。
万历四十八年,一年能克死两个皇帝,如同崇祯这样,内外全无势力的皇帝,他还能信得过谁?
大明的败亡,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林动想去见见崇祯,不求能够改变对方,只希望能够影响一二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