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高兴,那就在我家住着吧。老爹其实挺好伺候的,小时候穷怕了,就爱吃大肉,天天给他炖肉吃就行了。
可有一天,老爹又闹腾着要回家了,因为他的知音突然消失了,没人陪伴的老爹,又恢复了孤独。
想想也是,在村里虽然也没人陪伴,但都是他熟悉的生活,这本身也是一种陪伴。
后来,我才知道老爹的知音不是消失了,而是也回乡下了。他回乡下的原因是因为俩儿子轮流养老。俩儿子,一个进城了,还有一个还在乡下,一家半年,在城里这个儿子家期满了,自然只能回乡下了。
有多少儿女会考虑父母真正的需求呢?他们考虑的多是公平。不患寡,患不均,这是儿女的常态。
这么说来,我妈反而幸运了那么一丢丢。
正常家庭,老来得病,有几个老人能去女儿家养老的?
假如我哥是我妈亲生的儿子,我还会不会独自承担那么多责任?就算我肯,许平又会不会同意?
没有答案。
但我妈住在我家,确实挺好的。
许平也说挺好的,他也不用大老远地每周跑到乡下去,老婆却像一朵若即若离的荷花,只能观望。
现在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我妈来到我家,精神状态慢慢好了很多,以至于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妈这个病,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医生说的那么严重?
和以往一样,我妈又开启她的碎碎念模式了。
和许平的爹一样,我妈特别喜欢念叨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
不同的是,许平的老爹念念,我能做到不温不火,爱听不听。但不知道咋回事,我妈一说那些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我的暴脾气就上来了,忍不住就会怼她:“一天天的,苦大仇深,就你最好,全世界都欠你的。”
许平的爹念叨,我能平静,那是因为听故事。
我妈念叨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妈在经受苦难的时候,其实我也跟着日子不好过,她多说一遍,而我也等于是在重新经历一次苦难。
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懂得别人的苦。
正如我也不愿意替我妈想想,她这一天天的,最远的活动范围也不能超过100米,她又能和我说多少新鲜事?
我一烦躁,我妈又很委屈。
一天天的,我和我妈都是在相爱相杀中度过的。
对于父母来说,暮年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有子女陪伴,还有子女的一个好脸色。
对于子女来说,伺候生病的父母最难的不是端屎倒尿,而是一个熬,再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俗称色难。
老小老小,伺候小孩还能逗着玩,伺候老人是没有乐趣的。我脾气不好,以前带欢欢的时候,我也会发脾气。
但我妈到底是个重症病人啊,怎么可能一直在这种相爱相杀中保持岁月静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