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当初在京城,徐阁老没少帮他在嘉靖皇帝面前说话。
实际上,这个时期绝大部分官员都是支持一条鞭法的,因为此法施行能极大的简化征税工作,而且很容易就能把一些苛捐杂税并入其中,而不需要费尽心思去给杂税想一个好听的名头。
就目前看来,徐家通过投献得来的田地怕不是有十余万亩,甚至更多,别忘记那只是三府之地。
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
那师爷小心的道。
叫来跟随自己多年的随从,把信郑重的交给他,让他明日一早出发直接去华亭县,并再三嘱咐一定要亲手交到徐阁老手中。
海瑞性子比较直,不喜欢这些师爷转弯抹角的性格,于是直接出言道。
海瑞此时心中生起不满,脸色自然也很是难看。
明代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绍兴胥吏帮的兴起,绍兴胥吏帮也就是清代绍兴师爷的起源。
海瑞就真的秉公执法而不通人情?
当然不是,该有的人情世故他也有,只不过他比其他官员来说,更讲原则,能明辨是非,也能在原则范围内想法设法转圜,让双方都能满意。
事实上,清朝的初期也是如此,只是到了中后期才用上这个称谓。
“可以答应他们改回户籍的事儿,田地免谈,但可以签字画押,地长期租种给他们,府里不能无故收回。”
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
明代是师爷的萌芽和酝酿阶段,但在明代政府文件中尚未提及幕友在政务上的作用,明末小说、戏曲里也没有“师爷”的形象。
等了一会儿,待笔墨晾干后,他这才小心的把信纸折好,装入一个信封里,并打上火漆。
“收回田地,改回民籍。”
徐家的事儿虽然棘手,可终归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不然自己奏请施行的一条鞭法就没法推行下去。
感觉涉及人数有些多,关键还把徐阶的三个儿子都囊括其中,这就有些棘手了。
但是海瑞也在考虑,这些事儿到底是私下里协商解决,还是真要摆到明面上,传唤徐家子弟过堂。
对于徐阶这样的人来说,若是真把儿子、侄子传到大堂过审,那脸面就算是彻底没了,这可就结下大仇了。
由此也可以大致推断出这三万亩田地背后的家人,那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毕竟这年头,人是第一生产力,朝廷可不会随随便便就把人杀了。
师爷发源于周官幕人,历代都有发展,至明代,师爷作为一种特殊的幕业形态开始萌芽。
徐阶给出自己的底限。
而且,他海瑞管辖的只是应天十府,十府之外是否还有,那就不得而知了。
若是数额太大,上纲上线的话,徐家的罪可就大了。
应天府辖区要推行一条鞭法,他本身并没有什么意见。
回到后衙,海瑞就在书案上放好信纸,然后开始研磨,准备给徐阶先去一封信知会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