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俄国直接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地区,这种土地面积上的直接扩张,可要比战役的胜利都值得高兴。
但俄国军队的战斗能力相较于奥匈帝国军队来说逊色许多,经过一番激战之后,俄国军队被成功打退。
不过,对于更加考虑政治因素的俄国官员来说,尼古拉大公的提议就有些纯属扯淡了。
还有一个更加直白的因素尼古拉大公并没有提到,就是目前沙俄帝国国内频繁爆发的起义和内乱。
阿瑟看着从欧洲方面发过来的战报,也不由得有些咋舌。
而功劳,也是在战后分配利益的考核。对于沙皇政府来说,现在所获得的功劳越大,战后所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这样的战果对于奥匈帝国和同盟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俄国占领加利西亚之后,对于德国的西里西亚和奥匈帝国的匈牙利都构成了威胁。
面对着这样的险境,奥匈帝国无奈,只能向德国求援。
得益于尼古拉大公的亲自指挥,俄国军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逢敌必战,逢战必胜,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地区。
是看看俄国每年的人口出生数字就能够明白,每年光是新生婴儿数量,就高达上百万甚至数百万。
1915年2月17日,俄国,圣彼得堡。
俄国能够分担德国相当一部分军队,目前的战争局势来看,英法澳三国都不能承受俄国退出战争。
这样一来,俄国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东欧地区,再加上间接控制的巴尔干地区,欧洲有一半的土地被俄国掌控。
反正俄国从西线调集军队已经解除了法国的危机,德国也算完成了法国的要求,没有必要和德国军队继续消耗下去。
俄国为什么参加战争?就为了在土地上面获得扩张,同样也是增加政治权力和地位吗?
打了一场胜仗就满足了,这还让政府怎么去争夺更多的政治地位和权利?
还没等尼古拉大公进一步解释,现任沙俄首相伊万·戈列梅金就立即打断,笑着反驳到:“总参谋长先生,计划也不能全从军事方面考虑。从政治角度出发,我们不得不战,并且必须要再来一场大型战争,获得胜利,才能稳定我们在协约国中的地位,以及谋求在将来利益分配中的更多。”
同时,
这也代表着,1000多万的军队需要协约国其他三个国家来填补,除非澳大拉西亚能够组织数百万土著军队,否则,也只能忍痛派遣常规部队,来促进场战争的胜利了。
这些数字还是因为俄国国内的统计十分落后,实际上的伤亡数字绝对会更高。
既然都已经取得了胜利,为何不乘胜追击呢?
那是德国的东普鲁士地区,西里西亚地区和奥匈帝国的匈牙利地区不香吗?
不过再想想,战争爆发之后澳大拉西亚多次运送到俄国国内的武器装备,阿瑟突然就不奇怪了。
真正的战火在2月3日打响,俄国
作为前线的指挥官,尼古拉大公对于俄国军队的实力和德国军队实力的差距有着明显的认知。
数十万伤亡对于沙俄帝国来说完全不值一提,这完全影响不了俄国每年的人口增长率。
再加上德国的崛起,同盟国的形成,让俄国成了欧洲